2006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来到辽宁省本溪市时,对污染严重、厂区破烂的本溪山城水泥厂进行了曝光。当时正在进行报道的记者们受到了企业职工的围堵,理由是“企业如果关了门,我们这些职工到哪里吃饭?”2007年8月,本溪市痛定思痛,坚决依法对该企业实施了停产治理。如今,生产过程无污染、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年产5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这个水泥厂将成为一个崭新的花园式工厂。
作为一个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主、重工业占全市工业97%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本溪市因污染严重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在一个资源消耗型城市推进节能减排,其压力和难度是空前的。冮瑞市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责任,宁可少要GDP,也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在2007年一年之内,本溪市依靠国家的行业调控与差别电价等措施,充分利用国家限期节能减排的高压政策,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3座年产10万吨到20万吨、生产工艺落后的小水泥厂进行了关闭和转产,实现了年减排粉尘3000吨的环境效益。全面清理小煤矿和小铁选厂,关闭了100家小煤矿,减少煤炭产量200万吨。仅此两项,就减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个百分点的增长。
在项目建设上,本溪市摆脱了过去上项目就要增加能耗和污染的老路,而是依靠新建的大批项目实现了节能减排。本溪市把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锁定在本钢和水泥集团等耗能大户上。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本钢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投产了焦化厂4号和5号焦炉干熄焦工程、高炉和转炉煤气回收工程等项目,使本钢的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了100%。2007年,本钢结合技术改造,同时为3座高炉上马了TRT装置,不仅回收了相当于炼铁30%的电力,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粉尘和噪声,实现了节能减排一箭双雕。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光靠解决老企业问题还不行,还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增量。”冮瑞告诉记者,本溪明确提出了“规划先行、环保准入”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本溪市对新建项目严格审批,要求必须具备环境影响评估和总量减排两大要件,否则实施一票否决,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了污染增量。
2007年,全市共引进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0个,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市否决了不符合要求的项目16项,杜绝了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的进入。从2006年开始,本溪市先后对16户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计,对10户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确实对本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明显作用。2007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3.24吨标准煤,与5年前的2002年相比,降低22.1%;全年削减二氧化硫9684吨、化学需氧量1380吨、烟粉尘5557吨,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0天,比2002年增加74天。
冮瑞说,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不移地抓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像本溪这样的重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是能够建设成为绿色城市的。(记者 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