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Journalist Notes
直面当下
采访胡福明是春节前就定下来的。
他人在南京,约到他并不是难事。之所以拖到本周四才做,是一直想找到一个最佳的“题目”,也就是搞清楚把采访的重点落在哪里。
在目睹了十数个媒体的采访文本后,记者终于心里有了底:做当下。
记者用的是排除法,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30年前那篇著名文章的诞生始末作为采访主线之后,记者决定绕开已经成为过去的1978,直面正在进行中的2008。
放弃回顾,做新闻。
“你想要问的问题,统统端出来。”可能是胡福明已经对之前千篇一律的问答,感到了厌烦(即便是“想到了坐牢”这样精彩无比的句子,重复了十数遍后,想必也打了折扣),所以当他得知记者不谈往事,只谈当下的意图后,欣然应允。
“听说年初你去了一趟广东?”这是记者问的第一个问题。
“我去给他们加了一把火。”这是他的第一个回答。
让一个30年前催生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人,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见面”、碰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史与现实相遇总是会发生些什么的。况且这历史并不是尘封于遥远记忆中的一本书——30年前,它曾经是现实;30年后,它依然是现实的一部分。它依然在呼吸。它是活的。
虽然没有直接触碰1978,但是从他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词,都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所谓历史感、纵深感,也在不经意间形成。
1978年,43岁;2008年,73岁。时间没有眷顾他,虽然30年前,他曾一马当先,真理在握,可是时间也没有损害他,他依然敢说敢言,义无反顾。
“没有民主就没有思想解放。”
他满头白发,却依然年轻。(快报记者倪宁宁)
-胡福明足迹
这个春天,他为思想解放而奔波
2月21日在广州“青年论坛”发表题为《解放思想青年先锋》的演讲。
4月11日在杭州发表题为《真理标准讨论与改革开放》的演讲。
4月15日在无锡接受《无锡日报》采访。
4月17日在上海参加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论坛。
4月18日在深圳发表题为《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演讲。
今年春节以后,陆续接受《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羊城晚报》、《深圳日报》、《瞭望》周刊、《半月谈》、《扬子晚报》、《大众日报》、香港《大公报》等众多媒体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