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文县5月25日电 “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里,每个人都应该尽职尽责,这与我们是不是‘80后’没有关系。”24日中午,在甘肃陇南市文县玉磊镇临时搭建的救灾指挥中心一个角落里,24岁的姑娘刘娟在帮助厨师做饭,木炭燃烧起来的烟将她的眼睛熏得通红。谈起救灾的艰险,她显得很平静。
刘娟是甘肃政法学院的毕业生,今年5月份分配到这里工作。在地震发生前的5月10号,她刚刚来这里报到,因为没有住宿的宿舍,乡上领导还没有让她前来上班。
但地震发生后,这位在县城长大的女孩子主动请缨来到了抗震救灾一线。放心不下的父母,专程从县城开车把她送到了乡上,她还为灾区人民带上了5箱矿泉水和5箱方便面。
刘娟的工作应该是文秘人员,但同事们说现在她基本上成了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的10余天时间里,她和别的同事一起,冒着随处可能塌方的危险,前往灾区查看灾情,分发救灾物资。最远一次来回走了近4个小时山路。
“我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就是尽自己能力给别人帮忙。”刘娟说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抗震救灾中她正在接受最好的锻炼,多积攒一些工作和人生的经验。
和刘娟一样,在文县玉磊乡这个重灾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当中,“80后”占了近四分之一。该乡党委书记黄华文说:“年轻人已经成为我们抗震救灾的主力之一,他们年轻富有活力,许多人冲锋在前,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一点都没有退缩。”
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他们曾被一些人说成“蜜罐”中长大、沉迷于网络、花钱“月月光”。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记者在甘肃省地震灾区采访时发现,尽管缺乏在乡村工作的经验,但许多的“80后”已经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在灾难面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