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牵动着32年前遭遇了同样劫难的唐山人民的心。“5·12”地震当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援助四川地震灾区领导小组,并召集当年参与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的老领导、老专家成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为四川抗震救灾提供经验。目前,已编发《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专报》27期,呈送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在今天闭幕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谈起了唐山震后重建的五点经验。赵勇总结说,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24万人罹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废墟。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唐山人民积累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经验。这些经验是: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地震救灾刻不容缓,为使救灾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河北省、唐山市也建立了组织领导系统,发挥了强大的动员力量,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二、全国军民的无私支援。唐山大地震后,解放军赶到灾区抗震救灾,全国各地向灾区捐赠了大批物资,唐山4000多名地震孤儿分散到8个省份抚养,16万名伤员分散到17个省份救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万建设大军投入震后重建,每年建设250万平方米的建筑。
三、灾后重建注重科学规划。地震前唐山城建集中在一条走廊,空间逼仄。震后新唐山的恢复建设分为4个组团,这种规划模式和美国洛杉矶组团式城市布局相类似。这样安排,考虑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人口需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都具有较高水准。
四、遵循抗震救灾的客观规律。大灾之后极易发生大疫。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对卫生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各项防疫灭病措施及时到位,灾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在重建过程中,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意见,重建工作组织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五、严格重建工作的管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有救灾财物的管理都井然有序。大地震后,中央财政拨款高达40亿元,没有出现一起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和贪污现象。近日,唐山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查阅当年档案发现,32年前的灾后重建就实行了统一采购、多家建设,令人赞叹。赵勇也谈到,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唐山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遗憾,当然,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些遗憾主要表现在:
一、受当时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所限,灾后选择了原地重建,有些地区没有完全避开地震断裂带。因此,建议四川地震灾区在恢复重建中,要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做好重建的选址工作。
二、没有对地震遗址实行完整保护。唐山大地震遗址对于后人研究地震规律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笔带血的人类文化遗产。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北川提出要另建新城,老县城作为地震遗址保留下来建博物馆,这确实是一项战略性决策。目前唐山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三、城市规划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因为当时急于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唐山震后恢复建设的规划水平还不够高,建筑样式雷同,地标性建筑不多。目前,唐山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味。
赵勇表示相信,唐山当年恢复重建中的遗憾,在今天完全可以克服。大地震后,曾经有外国人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32年后,唐山不但早已威武雄壮地站了起来,成为了一座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的工业化城市,而且还将成为全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唐山的劫后重生,为汶川地震灾区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据透露,截至5月23日,唐山各界群众已经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及捐物折款22572万元。唐山的建设施工队伍25日启程赶赴四川灾区,为灾区群众建设1万套过度安置房,力争在2个月内完成。唐山的震后重建,曾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今天,唐山人民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无私地支援着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