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6月3日电(记者 王艳明)灾区防疫是地震后的一件大事,且是一场持久战,绝不仅是卫生防疫部门和专业防疫队伍的事,每个灾区群众,每个进入灾区的抗震救灾人员,都有责任。
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已经造成许多灾区的居住环境、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污染,极易发生肠道等传染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人人参与,落实好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由于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防疫上,我们必须有长期作战的认识和准备。
在地震后的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援过程中,许多地方形成了数百、数千甚至上万的临时大家庭。大家集中居住,集中生活,本身就非常不方便,保护好过渡期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而且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在灾区生活和工作过的人,都不同程度有过喝水难、吃饭难、如厕难的经历,愈是艰难,我们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作为个人,首先我们要管理好个人的生活用具,特别是餐具,尽量不要与人交叉使用;其次,只要有条件,要尽量多洗手、多通风、多运动,补充营养,强体防病;第三,个人的生活垃圾、工作垃圾等,一定要送到指定的地点,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乱扔乱放,随地大小便。
当前,地震灾区都已进入炎热的夏季,温度高,蚊蝇多,疾病易传播。每个灾区群众,每个进入灾区的抗震救灾人员,都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补充自己的防疫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疫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到灾区防疫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中去,用我们集体的力量,打好和打赢这场灾后防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