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6月12日电 题:“禁烧令”要堵更要疏
新华社记者刘宝森
又到夏收时节,一些省份又开始下发秸秆“禁烧令”,有的地方甚至下了死命令,发现焚烧秸秆的要处分有关领导。近日,安徽省利辛县因望疃镇一处农民焚烧秸秆,处分了该镇7名干部,其中一人被行政拘留,一名副镇长被免去行政职务。由此可见今年各地“禁烧”决心之大。
焚烧秸秆的危害显而易见,大量的秸秆焚烧易引发火灾,其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环境,危害健康,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但禁令之下,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一些人为躲避检查,甚至选择在夜间偷偷焚烧,“年年禁烧年年烧”成了一种怪圈。
秸秆焚烧禁而不绝,不应完全归罪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民反映,当前麦田多数实现了机收,收割后的麦茬高,如不及时清理,将无法继续播种,焚烧实属无奈之举。另外,牲畜饲养减少,家里烧的是煤气,卖给纸厂或发电厂,费时费力不赚钱,只好一烧了之。同时,尽管一些地区已开发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但由于成本过高、效益不明显,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推广,也制约了秸秆的转化利用。
今年禁烧秸秆意义重大,短期看8月绿色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禁烧秸秆不仅是保证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和北京周边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的素质。从长远来看,解决秸秆焚烧也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据估算,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多吨,但其中三成没有利用,其蕴藏的生物质能巨大,如全部用来发电折合标准煤1亿吨,约相当于一个煤炭大省一年的原煤产量。因此,彻底消灭焚烧现象要堵更要疏,要出台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加强对秸秆利用技术的研发,鼓励秸秆气化、发酵等新能源工程;同时,建立顺畅的秸秆回收体系,适当提高秸秆价格,让农民愿意卖秸秆,既达到禁烧目的,又实现多方利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