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唐山经验”如何助力灾区“新生”?(下篇)
2008年06月13日 07:15:4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上大地震后的唐山。资料照片 唐山新城一瞥。记者 王明浩摄 “唐山经验”如何助力灾区“新生”?(上篇) 【采访对象】 王子平 河北理工大学教授、地震社会学家 高世远 唐山市民政局局长 马秀芳 唐山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 【生产自救】建设家园的志气,什么时候都不能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32年前,大地震使唐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资料显示,唐山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然而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震后第3天,唐山就提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口号,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到建设中去。1976年8月7日,唐山市发起总动员,要求广大市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建设新唐山”。 王子平说,在地震发生后,人通常会有四种心理反应:恐慌、悲痛、生存意志弱化、社会规范失衡。如何从大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唐山提出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口号,使唐山人迅速摆脱了灾后萎靡的状态,很快站立起来,在废墟上掀起生产热潮,“白天搞生产、夜晚建家园”。唐山人民,不可思议地迅速成为震后生产自救的主体力量。 直到今天,唐山人都不会忘记:1976年8月25日12时,震后第28天,唐钢就炼出了第一炉滚烫的“志气钢”。工人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唐山没有倒,唐钢还在!”到1977年12月,唐钢钢产量已达82000吨,超过了震前的月平均水平。1979年,唐钢钢产量突破百万吨,跨入全国十大钢厂行列。 “震后的唐山,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地震毁掉一个旧唐山,唐山人就要用双手重建一座新唐山。”唐山人民在全国的支援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震后的奇迹:不到1个月,唐山市骨干企业就基本恢复了生产。随后,除部分工厂搬进新区,大部分企业都在原址建起工厂。到1977年5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又过了10年,唐山人民已建成了一座令人瞩目的新唐山。 四川发生大地震,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纷纷伸出援手。王子平认为,地震灾区既要把这些支援认真利用起来,更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生产自救。建设家园的志气,什么时候都不能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救助抚慰】统一配置资源,妥善安置孤儿孤老截瘫人员,建立协调一致的心理干预计划 大地震过后,唐山及时成立了幼、老、瘫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并举的安置方针,统一配置资源,对地震造成的孤儿、孤老、截瘫伤员进行安置。 唐山大地震共产生4204名孤儿。高世远说,在孤儿安置上,分别在石家庄、邢台建设育红学校,在唐山建设育红院,实现“集体成长”,街道敬老院、农村敬老院也用作收养,2843名孤儿由亲属带养。为了让895名孤老人员安享晚年,唐山分别进行安置:有口可归的,由归口单位发放遗属补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单位供给,或由亲属代养或派人照顾;无口可归的,由敬老院集中供养;对生活能自理、不愿入院的分散供养。对3817名截瘫人员的生活、工作,按照“依靠集体,国家补助,分散管理”的原则实施就地安置。现在,唐山地震截瘫人员1500余人,集中供养人员215人,分别纳入民政对象或五保对象。 此次汶川大地震的孤儿、孤老、截瘫人员如何安置?马秀芳认为,唐山社会主义大家庭式的安置方式值得重温,但也要看到,时代不同了,现在需要更人性化的安排。特别是地震孤儿,要防止他们出现“寄人篱下”、时刻提防别人的心理障碍。“暂时可以集中供养,如果要长期安置,还是要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亲情可以弥补孩子的心灵创伤,家庭可以让孩子快乐成长,如此才能使孩子拥有健全人格。”马季芳说。 唐山大地震时,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并未对受灾群众进行过心理干预。然而,地震给大批劫后余生者尤其是孤儿孤老内心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有的进而酿成精神疾病。马秀芳说,一些人在灾难中失去亲人后,会表现得极度敏感,内心极度脆弱,他们都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 汶川大地震后,心理重建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的心理工作者赶赴灾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这种热情、这种援助令人感动,但就整个灾区而言,还缺乏整体联动、协调一致的心理干预计划。”马秀芳认为,要实现灾后心理重建,政府应着眼于灾区实际,对心理医疗资源实施统一配置,可以考虑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心理干预作为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固定制度,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派出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从条例透视重建走向:依法规范 以人为本 科学重建 专家详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参加者的权利义务 中央震后恢复重建条例让灾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发展改革委:保障灾后重建物资供应加强价格监管 新华网评:灾后重建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图片专题 点击进入现场报道 新华社记者灾区一线采访手记 点击进入汶川地震中国救灾网专题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