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组织化种粮破解"抛荒难题"
2008年06月13日 08:29:3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国际粮价一路猛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之际,国内部分粮食主产区新一轮耕地抛荒和粮田“双改单”造成的“隐性抛荒”正悄然来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与前几轮因粮价低迷引发的抛荒潮不同的是,在农村劳动力加速外流、农资价格猛涨和种粮比较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化解本轮抛荒潮难度无疑更大。 为了遏制耕地抛荒和“双改单”,湖南一些主产粮区地方政府或加大补贴力度、或采取强制干预,或将种粮面积与基层干部考核直接挂钩,但效果均不理想。而在常德鼎城区灌溪镇,一家由农民种粮协会创造的种粮经验却让人耳目一新。 提供“保姆式”服务稳住农民种粮积极性 灌溪镇是常德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全镇共有耕地2.8万多亩。近年来,灌溪镇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保持增长,不仅没有一亩耕地出现抛荒,一些原本习惯种植单季稻的农民反而改种了双季稻。 为农民提供全程农技服务是实现耕地“零抛荒”的秘诀之一。由灌溪镇优质稻协会提供的这种全程农技服务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保姆式”服务。 挂靠于镇农业技术综合站的农民种粮协会是一家纯民营中介组织。协会理事长周建军告诉记者,自2005年成立以来,协会没有向农民收取一分钱会费,但每年为农民提供从种子到收购的全过程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每年向会员免费提供价值80元的种子及物化补贴,免费为会员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定期举办技术讲座,给农民发放技术联系卡,利用手机短信随时发布技术信息等,随时派出技术员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 细致周到的农技服务使灌溪农民几乎不费什么心就可保证稳产高产。不仅如此,协会还将粮食销售问题一并解决。协会一方面与农户签订购销订单,使分散种植农户实现统一销售;另一方面又利用自身掌握的大量优质粮源提高与加工企业的谈判“价码”,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利益。按协会与农户签订优质稻种植协议,灌溪农民生产的优质稻收购价格比常规稻至少高出10%至15%,在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协会还按当地实际的最高收购价补足农民销粮款。 在协会的支持下,农民种田成本和风险降到了最低,效益却比分散经营有大幅提升。据周建军介绍,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185名,每个会员每年推广优质稻至少在60亩以上。2007年通过协会销售的优质稻原粮近3000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当地农民增收400万元以上。 实施“稻田托管”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灌溪镇毗邻常德城区,除了传统的粮食种植外,当地工业经济比较发达,是湖南省少数几个工业产值过20亿元的乡镇之一,全镇60多家企业可容纳劳动力就业近4000人,加上毗邻城区,灌溪有大量农民进厂或进城务工,种植业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结构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减。 劳动力大量外流使耕地抛荒压力无形中加大,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却有效地抵消了劳动力外流造成的抛荒压力。从种子下田到收获的全过程养护,农民可将责任田交镇里农技综合站的农技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农户只需支出少量托管费用,就可以一边坐等收获,一边打工、经商赚钱。这种新兴的种粮模式被专家称作“稻田托管”。 “稻田托管”在灌溪镇的兴起最先源于镇农技综合站开展的工厂化育秧和植保技术承包服务。鉴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厂或进城务工,灌溪农技站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市场优势,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对农田实行托管服务,农户每季稻每亩田向农技综合站交纳32元托管费和28元秧苗款,由农技人员实行工厂化育秧、统一管理。 培养“专业粮农”实施大户带动 尽管“保姆式”服务和“稻田托管”使灌溪镇稻田播种面积稳定,没有出现人为抛荒和“隐性抛荒”,但一批基层干部认为,随着农村人口加速外流和农村工价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仍将进一步下滑,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民会脱离农村和粮食产业。周建军说,大量农民进城使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成为可能,在这一大背景下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种粮大户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灌溪镇黄土山村的胡启国就是一位典型的种粮能手。46岁的胡启国是从湖北恩施移民到灌溪镇的,2007年胡启国种了70多亩地,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与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同的是,胡启国种田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离不开机械化生产和娴熟的种田技能。胡启国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多年的种田经验使胡启国成为远近闻名的“庄稼专家”。胡启国家里几乎是一个农用机械“博物馆”,从大型联合收割机到电动喷雾器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 胡启国告诉记者,以目前的“装备”水平,他和老伴不用请工就能轻松种上200多亩水田,目前只种70多亩水稻,生产能力还是在闲置。“我希望大家都到外面发大财,这样我就能租种更多的田。” 在灌溪种粮协会,像胡启国这样的种田能手大有人在,他们对巩固粮食生产发挥了一种“稳定器”的作用。 为发展优质稻生产,灌溪镇改变了过去以村组干部为主的推广方式,转而以协会会员带动为主。事实证明,这种大户带动的方式比以往依靠村组干部宣传发动效果好得多。2007年,灌溪种粮协会不仅在本镇范围内发展了1.6万亩订单优质稻,而且通过大户示范带动,在周边的白鹤山、黄土店等几个乡镇发展了3000多亩订单优质稻。仅种粮大户唐必跃一人就发展了订单面积400多亩。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