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也是重建家园
2008年06月13日 09:42:0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被纳入重建规划,充分表明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文物是祖先留下的物质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灾后文化遗产保护,既是重建物质家园,也是重建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尊重文化遗产与当地民众的情感联系、鼓舞重建家园信心的重要举措,是尊重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无私奉献保护文物的重要举措 ●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就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共同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明的一次全民动员,不仅需要文物工作者和文物管理部门“守土有责”,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6月8日颁布实施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涉及7项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内容。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被纳入重建规划,充分表明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文物是祖先留下的物质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灾后文化遗产保护,既是重建物质家园,也是重建精神家园。 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尊重灾区文化需求、保障灾区4000万同胞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此次四川汶川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处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66件馆藏文物受损。地震发生后,国家文物局及震区各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均于第一时间紧急召开现场会,部署救灾工作。古建维修、文物保护、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赶赴受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检查报告、应急措施及灾后文物抢救维修保护的指导性意见。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亲临受灾现场视察文物受灾情况,慰问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并多次就地震遗址保护及地震博物馆建设、保护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重要指示。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文物保护要制订单独规划的要求,文物部门编制完成了《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规划大纲》,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将按照批复后的《规划》有序、科学、规范地进行。 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尊重文化遗产与当地民众的情感联系、鼓舞重建家园信心的重要举措。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月12日下午,短短8秒钟,在一对新人洁白的婚纱面前,四川彭州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领报修院毁为一片废墟,网上流传的这组照片让许多人痛心于地震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像领报修院前的婚纱照一样,许多当地民众选择文化遗产来见证自己人生最珍贵最美好的时刻,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0个藏羌村寨及520余处碉楼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碉楼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家园。在地震中,理县桃坪羌寨局部垮塌,布瓦黄土碉、直波碉楼、丹巴古碉群出现严重险情。这部分文物的修复,已经纳入计划,预计在7月份开始陆续实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是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今天仍在发挥无坝引水、分洪减灾、排泄沙石的作用,造福当地百姓,都江堰市也因文化遗产而兴盛。地震中,都江堰文物受损严重,其附属建筑二王庙等许多古建筑垮塌。都江堰的文物抢救修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将都江堰的修复作为第一个启动的灾后文物保护工程,计划于6月底开工,通过都江堰的修复促进都江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鼓舞灾区重建家园的信心。 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尊重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无私奉献保护文物的重要举措。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有保护学生的老师、保护同学的学生,也有许多保护文物的文物工作者,高泽友(羌族)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地震发生后,他立即组织博物馆全体人员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全馆人员无一伤亡。当时,他在北川中学高三读书的女儿和80岁的老母尚下落不明、妻子也生死未卜,他不顾家人安危,与他人一道从废墟中救出了6位幸存者。在失去了妻子等5位亲人之后,他强忍悲痛,领导全馆人员清点北川县的文物损失情况,冒着频繁的余震威胁,6次深入北川重灾区,征集地震典型珍贵实物三百余件,期间自己多处受伤。受灾地区文物系统干部职工冒着余震的危险,开展文物抢险救灾工作。都江堰市文物局迅速将文物从6层文物库房转移到一层。甘肃麦积山石窟对石窟内塑像进行了临时性支护。大多数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都开放了所管理的空地和广场,为当地群众提供紧急避难场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5月19日1天就接待了约20000人。 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是共同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明的一次全民动员。地震中文物受损情况严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媒体大量报道。灾后文物保护也引起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及专家的关注,他们也纷纷致函慰问,并表示了从资金到技术、专业人员等方面的支持。灾后文物保护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决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最有力的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亿万民众的公益事业,不仅需要文物工作者和文物管理部门“守土有责”,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务院已经决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不仅仅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节日,而且是全民的共同节日。它的设立,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更广泛、更强大的公众支持和更丰富的物质保障,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公众所共享,更有力地推动文化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亿万民众的共同事业,今年6月14日是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就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文化遗产与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是保持民族特色,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展现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是我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作者单霁翔为国家文物局局长)
中国将举全国文保之力开展地震灾区文物大抢救 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地震灾区文物保护工作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