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汶川5.12大地震发生的整整一个月时间。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详细介绍目前各灾区地质灾害的排查情况,并指出,当前灾害隐患排查是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在5月20号从全国7个省市抽调800多人地质专家,其中科学家40多位、院士两位到达四川42个县6个重灾市12个重灾县展开地震灾害排查工作,专家们冒着余震不断、滚石乱飞带来的生命危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紧张进行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通过隐患排查,可以落实防灾措施,防止地震引发的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避免再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使灾区雪上加霜。
截至6月11日,各工作组共排查隐患点7435处,威胁人数共计484544人。排查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926处。评估永久安置点累计达713处。累计完成临时安置点评估1918处。截至6月11日,共排查出49处不适宜安置的永久性安置点和77处不适宜安置的临时安置点。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综合处处长熊自力指出,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始,国土资源部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首先,大量灾区群众的安置点,包括临时性、过渡性和永久性的居住点都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保障群众的安全;其次,要协助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落实到位,选择安全点居住;再次,要加强隐患点的防灾措施、防灾点的灾情排查,已经增加400多位专业人员负责;最后,要抓好灾后重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