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村支书们
2008年06月14日 07:47: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撑起父老乡亲一片天——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村支书们 记者近日驱车在四川北川、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乡村采访,有一个强烈的感受:“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广的是农村,受灾最重的是农民。 在危难发生时,在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的第一时刻,那些与农民朝夕相处、满身泥水的村支书们为全村父老乡亲撑起了一片天空。 尽管他们也是农民,但在普通村民心目中,他们是官、是党、是政府,他们振臂一呼,同样感天动地、振聋发聩。 “只要有他在,我们啥都不怕!” ——大灾当头的主心骨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什邡市蓥华镇石门村支部书记李德明正在镇政府开会。在地动山摇的顷刻间,他撒腿就跑,不是逃生,而是跑向自己的村子。 村子已面目全非,村民已乱作一团,惊慌失措。“李书记,家莫得了,人也伤了,我们咋办啊……”一些村民哭诉道。 “大家不要怕,听我指挥!”余震还在逞威,救援人员尚未赶到,但听到李书记的呼喊,许多人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心里顿觉有了主心骨。 紧接着就有10名党员和他站在了一起!集结好救援队伍刚要出发,一个村民跑来告诉李德明,他家的房屋倒了,母亲和兄弟没有跑出来,快去救! 望着眼前急需救助的村民,李德明觉得这时候大家离不开他,有他在,大家才不会慌乱。 咬咬牙,他走在了抗震救灾队伍的前面。 水不能喝了,电停了,通讯断了,路没了……看着身处大山之中饥寒交迫的村民,李德明和一些青壮年冒着生命危险,举着火把在废墟中寻找食物。手划伤了,裤子磨破了,膝盖出血了,全身湿透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挖掘,他们终于从废墟中挖出了大米、蔬菜等食物。此时已是5月13日凌晨。“只要一想到身边有他在,我们就啥都不怕了……”村民朴实的话里充满着对村支书的信任和赞誉。 为了尽快报告镇政府,尽快运来更多的食物和饮用水,已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的李德明不顾村民的阻拦,徒步走在还在颤抖的山中,自行探路下山,赶往镇政府报告。 “请政府放心,只要有我在,我村的村民是不会出事的。”他拍着胸脯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用沙哑的声音承诺! 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位于汶川县城至映秀镇国道213线上,距离县城约30公里。突临的天灾造成沙坪关村山崩地裂、房屋垮塌,交通、通讯、供电等全部中断,成了一座孤岛。 生死考验之际,藏族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忍住失去妻子、大哥、大嫂等4名亲人的悲痛,挥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给我站出来!”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龙德强带领党员干部和民兵扶老携幼,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转移,到了晚7点左右,全村4个村民小组5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在不远处的彻底关检测站,4名工作人员被当场砸死,道路完全堵塞,幸存的20多名职工惊恐万分。在余震不断、山上飞石不停滚落的关键时刻,龙德强机智地利用索桥,将所有职工护送到对岸,并妥善安置。岷江两岸,飞石塌方不断,极其危险。龙德强又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兵,分成两个小组,坚持24小时巡逻,分别堵截和劝阻由汶川至映秀方向的过往人员,先后劝阻200余人安全返程。在沙坪关村,提起龙德强,农民群众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是我们的好书记。”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