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灾区民众生存现状:最大心愿是有个"固定的家"
2008年06月15日 16:57:5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6月12日,组织承担四川地震灾区最大示范安置工程——德阳市汉旺新生家园1400亩、11350套安置房建设任务的空军空降兵和工程兵部队官兵,与天津住宅集团职工携手,800多人共同举行共建新生家园200小时决战誓师大会,军地携手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图为担负重建家园任务的空降兵某师党员突击员向党旗宣誓。中新社发 谭超 摄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已月余,记者今天(15日)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据初步统计,截至六月十四日十八时,需要政府救助的有八百五十七万人,需要过渡安置的有三百四十七点六万户。 对于仍在等待过渡安置的受灾民众来说,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家,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心愿。 在受灾民众主要安置点之一绵阳九洲体育馆,重灾区北川县的熊治才老人自地震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今年八十岁高龄的他,还要照顾七十六岁、患有白内障的老伴。但当记者问及现在生活有什么困难时,他笑着说没有。“这里吃的可以,不收一分钱”,也有志愿者提供帮助。“生活好,好得很。”熊治才说。 谈起今后的打算,老人说:等政府的板房修起来,我们就回去。 同是来自北川的王淑芳今年三十八岁,地震次日即被安置到九洲体育馆。她怀抱幼子对记者说,她全家都是被救援人员从废墟里掏出来的。在九洲的生活还好,不过还是想自己的家,“想北川那个地方”。 “但北川回不去了,听说已经成了博物馆。”王淑芳说,现在他们不知道要往哪儿走。老百姓们都想出去打工找钱,“等有了固定的家以后,就出去打工”。 九洲体育馆指挥部新闻宣传组负责人、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刚告诉记者,九洲安置点的受灾民众地震以来经历了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的过程,先后安置了五万人次。五月十八、十九日达到峰值,当时最多有三万多人。五月二十二日左右开始分流返乡。 “现在还剩三千多人,这些人什么时间回去取决于板房的建设速度,这个抓得很紧。”王晓刚说,“估计七月上旬,如果那时候大家都能住上板房,也许九洲体育馆在这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就可以告一段落。” 他说,一切取决于受灾民众要去的地方板房是否建好、其他准备是否做好。“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要搬去的地方会比这里更好。” (记者张朔)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