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捐赠款物通过各种渠道涌向四川。如何保证这些代表着民众爱心的捐赠能够物尽其用,每一笔款项、每一批物资都能用于灾区,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报记者深入地震灾区全程跟踪救灾款物,力图向您展示一个透明真切的物流全景。

6月5日,一对母子走过桑枣救助站物资发放公示栏。

6月1日,四川省民政厅现金捐赠处。四川省工商银行营业部城南支行工作人员李燕和杨争在办理着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接收手续。
接收入账,记好每一笔爱心捐款
6月1日,四川省民政厅一楼大厅现金捐赠处。四川省工商银行营业部城南支行工作人员李燕和杨争正在值班,办理着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接收手续。
李燕告诉记者,他们从5月13日开始在这里正式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现金。每一天资金都很多,最多时一天收到180多万元现金。从每天早上8时开始,工作人员一直要忙到下午运钞车来时为止。
这里仅是全国各地无数个捐赠点之一,每天除了现场接收捐款者的捐赠外,还有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捐赠的小笔款项。对每一笔捐款,银行工作人员都认真登记入账。
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有不少捐款是通过信件寄来的,许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对这样的匿名捐赠,工作人员也都开了单子。这些通过信件寄来的捐赠来自全国各地,金额最小的100元,最多的1500元。
在一封夹带了200元现金的信封中,还有一封短信:我们心连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灾区的你们平平安安,渡过灾难时期,早日重建家园。即使对这样一笔没有留下名字的捐赠,李燕也认真填写了“四川省公益救济性捐赠专用票据”,并盖上了四川省慈善总会财务专用章。不同的是,在捐赠者一栏上填写的是:爱心人士。
李燕说:“在这里,不管多晚,所有收到的捐款,都要在当天打入四川慈善总会专用账户。”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救灾捐赠统计渠道主要有:民政部本级、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外交部、国务院台办、港澳办,这些部门和单位每日12时前将接受和使用捐赠情况报送民政部。民政部每日将捐赠款物接受情况按照实际到账和承诺捐赠进行分类,各接受捐赠单位负责对本单位接收情况进行审核。统计数据由民政部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委托国务院新闻办统一发布。
据中华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从5月28日开始,所有的银行电汇通过电子统计录入技术,将所有捐赠信息即时予以发布。记者注意到,四川省慈善总会已定期在网上公布社会各界捐款名细,清楚地标明每一笔捐赠的交易时间、金额、对方单位、用途等信息。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选国说,由于公益捐款的数量很大,红十字会采购能力和人手不够,无法把资金在短时间内都用在救灾当中。第一阶段以发运救灾物资为主,资金重点用在灾后重建项目上。前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成立了物资采购小组,积极组织采购帐篷、活动板房。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及组织章程,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和开展慈善救助项目,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作和项目运作费用,但具体比例应当告知社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已向社会承诺,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不从捐款中提取任何行政管理成本。但涉及到直接用于救灾的费用,如发放捐赠物资运输费用,实施援建项目的差旅费用等这样一些直接的公益项目成本将从总的捐赠款里列支。公开透明,赈灾款物阳光操作
救灾款物凝聚着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义,承载着亿万人民对受灾群众的无私爱心,是灾区人民基本生活和家园重建的重要保障。如何真正做到全部救灾款物的全程透明,仍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与社会慈善机构提出的一道考题。
为确保救灾款物能安全及时到达灾区人民手中,做到专款专用,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局5月20日进驻民政部,审计署派出的审计小组5月29日入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对汶川地震各项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跟踪审计。5月25日,中维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入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对地震救灾捐赠款物接受和拨付过程进行监督和后期审计工作,作为第三方向社会发布审计数据。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审计二处处长程一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署正以全过程跟踪的方式进行救灾捐赠的审计。但对于上百亿元的捐赠款项,审计力量有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规范管理入手,避免出现问题。目前,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审计署将不断扩大核查面,对重点线索和问题进行核查,重点核查包括资金挪用在内的违纪违规问题。如果在审计中发现有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浪费、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问题,审计机关将依照法规进行处理,涉及违反纪律和违法犯罪的人和事将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
5月30日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第15次会议,研究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会议强调,抗震救灾物资的分配要根据受灾地区的情况,保证重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向群众公布救助标准、享受救助条件及救灾物资数量,坚决杜绝优亲厚友、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维护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物资分配既要保证需求,又要避免浪费。要在灾民集中安置点设立抗震救灾物资发放点,推选若干名群众代表参与物资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并公示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让群众监督。同时,要建立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和接受捐赠的机构、社会团体要主动向社会公开以下事项:上级政府拨付和本级政府安排的资金数额、分配情况,接受捐赠资金的来源、数额、种类、分配去向及使用效果,采购物资项目的品种、数量、单价等,监察、审计部门要实行跟踪检查,并定期公布监督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交一笔明白账。
管好救灾款物,关键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管理机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于一些地方发现的侵吞、挪用救灾物资的行为,相关部门已作出反应。如一名涉嫌侵吞救灾物资的德阳某基地管理员日前已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