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是2008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一天。北京市从昨天开始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全市推广200万只节能灯。这批节能灯每只政府采购价为10元,国家补贴50%,北京市补贴40%,普通市民只需花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只节能灯。北京市规定,每位市民凭户口本可以购买5只政府补贴的节能灯。
北京市推广节能灯之举是国家前不久宣布的“5000万只节能灯计划”的一部分。4月2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召开会议,部署首批5000万只获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我国计划“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全社会推广1.5亿只高效节能灯,以逐步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据统计,高效照明产品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到6倍。如果将我国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高效照明产品,每年可节电600多亿度,接近于三峡电站现在全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22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9万吨。
节能灯出现已有多年,但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大规模推开。节能灯的节能效果显著,可是价格不菲。一只普通白炽灯泡只要几毛钱,而节能灯需要十几元。而且,以往节能灯的质量参差,有的号称经久耐用,却经常几个月就“罢工”。这样,市民省下的电费还补不回买灯的差价,处于“省电不省钱”的状态,用起来不那么起劲。这一次,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了节能灯成本的大头,并且加强了对节能灯的质量监管,市民低价就能使用节能灯,其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节能是时代的宏大主题,由国家出钱推动是应当的。但能源消费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分享人类先进成果的同时,也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节约能源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毋庸讳言,无论是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还是在普通人的生活工作中,人们的节能意识尚嫌不足。家庭中,家电的数量日益增加,功率不断增大,电费账单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人们尚能有所收敛。但在工作单位、公共设施的用电中,很多人习惯性地大手大脚。那些财大气粗的公司和国家财政买单的机关,更是多见“吃电”的大户。日前,湖北省首次公示了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各厅局每年每平方米平均耗电量低的是60度,高的为80度以上,是普通民宅的3至4倍。
能源浪费是个老话题了,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其严重后果描述了多次,似乎总也没有来到身边。其实,这一次“狼”是真的来了。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能源紧张、价格上涨已是必然趋势。国际油价逼近每桶140美元,与一年前的每桶60美元相比涨了一倍还多。国内油价一年来只是微有上升,炼油企业在亏损中维持生产。国内电煤价格连年上涨,电煤库存每每告急,而电价保持稳定已有很长时间。这是国家在CPI居高不下的态势下,采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保持着能源的低价位运行。可是这反倒放纵了某些工业能耗大户和“享受派”市民群体加速蚕食有限的能源。如果人们不知自我约束,一味浪费下去,终有一天会导致能源链条的断裂和能源价格的失控。到时候,所有的人都将品尝短缺和昂贵的苦果。
节能灯是个好东西,它能在维持亮度的情况下减少对电能的吞噬。同时,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醒目的节能符号,时时唤起人们珍视能源的责任心,在照明、空调、上网、驾车、做饭、洗衣各个生活环节中厉行节约。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由能源支撑起来的社会才能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