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为了崇高使命—献给抗震救灾中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
2008年06月16日 11:05: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对军队提出的新要求。 历经80年血与火、生与死考验,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又于2008年初夏决战华西,在以四川和陕西、甘肃抗震救灾前线为坐标的历史起点,再次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对肩负使命的无限忠诚! (一) 华夏大地,祥和安宁。5月12日,这本是一个平静的日子,全军官兵正在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和战备执勤。 下午2点28分,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突袭四川等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发出全力抗震救灾的号令: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这是我军的灵魂。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13万官兵衔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 在新中国成立后受灾范围最大、受破坏程度最烈、受影响人数最多的这场自然灾害面前,人民解放军“几乎与灾难同时起跑”。 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造就了这支忠诚之师。 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科技强军、严格训练,瞬间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使命感和现实战斗力。 震后第二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 震后第三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 震后第七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在救援部队的行列中,有来自济南军区某部的“红军师”。地震发生时,这个师有68名机关干部正在基层蹲点;有3000多名官兵分布在11个点、最远距离达120多公里处训练。最短的时间内,这支从北伐战争中走来的“铁军”全部收拢,万人千车,动若风发。20个列车梯队,27个架次的航班,1个摩托化梯队,迅速抵达四川灾区。 同一时刻,空军空降兵某部4500余名官兵在开封某机场登机,奔赴汶川。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和空军伊尔—76、运—8飞机腾空而起,一批紧接着一批飞向灾区…… 震后的头3天,中央军委就两次增兵。总参谋部为加快运兵速度,一再加大空运投送力度。出动各型飞机数千架次,开出军列近百列,动用大型运输车、吊车、冲锋舟、便携式通信设备、发电机等各类装备十余万台(件)。紧接着,162支医疗队来了,防疫队、心理专家服务队来了,492万套(件)被装、食品、药材、帐篷等物资来了…… 四级指挥体制建立起来,五个责任区明确到了各个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授权,成都军区于5月14日开始,统一指挥进入四川灾区的各抗震救灾部队。会战北川县城,挺进汶川孤岛,打通映秀生命线,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组织群众大转移,一个个行动果断实施、高效推进。 5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成都市连夜召开会议,不失时机地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大决策:“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大震之后,强余震连绵不绝,山崩地裂,进村的道路大都被切断,通信、电力、桥梁等基础设施多数被毁。入村入户,难如登天。但是,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子弟兵贯彻这一指示的坚定信念。当夜,各部队紧急部署;次日凌晨,闻令而动。在克服千难万险之后,5月19日下午2时,全部到达重灾区40个乡镇的405个村庄,逐户逐人,施展营救。这一行动,在我国抗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月1日,在甘肃陇南市康县王坝乡看望救灾部队官兵时,胡锦涛同志又对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发出新的号召。广大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争分夺秒,努力夺取这场斗争的新胜利。 一个多月来,人民军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充分表明这是一支由忠于党的指挥员、战斗员组成的坚强队伍。在入村入户的进军中,总共有70多名将军冲锋在前。成都军区某炮兵旅上等兵高科,5月21日在都江堰向峨中学的废墟旁火线入党,宣誓后与战友含泪相拥,便投入新的战斗。77岁的瘫痪老人钱继华被救后紧攥着高科的衣襟一再言谢,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救助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这次抗震救灾,是一次大规模联合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次超过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兵力大投送。它将我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展示得淋漓尽致,也为中国军队更好地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更好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更好地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快速高效的指挥能力,得益于以信息化为主导建设的高素质、高效能指挥机关。 地震后的10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成立;震后13分钟,全军应急指挥机制启动;震后1小时,4架直升机赴灾区勘察灾情;震后5小时30分,军队第一支专业地震救援队飞赴灾区…… 近年来,随着人民解放军新型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建成,各级指挥机构逐步具备了行动精确定位、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化战争指挥能力。同时,随着解放军人才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一大批高素质指挥员和参谋人才崛起在信息化前沿,娴熟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容指挥调度部队。这次抗震救灾,就是一次全军各级指挥机关转变指挥观念、改进指挥方式、更新指挥手段、提高指挥素养的实战检验。 远程快速机动部署兵力,得益于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加强部队全面建设。 一时间,四川震区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路大军云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加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空降兵、运输航空兵、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卫生防疫兵……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各路精兵纷至沓来。 军队装备应急保障机制紧急启动。按照实战要求,最大限度地为13万官兵提供精干顶用的装备器材,一批批新技术装备在救灾前线立下功勋。 全军一支支联勤力量跨区域、跨军种、跨机制行动,支撑一线救援官兵持续作战。 在太空,还有9种型号15颗卫星为抗震救灾提供支援。“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系列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等,源源不断地将地震灾区的重要信息汇集到抗震救灾指挥部。 三军指挥网在灾区实施联动,情报、信息、指挥、控制……越来越流畅。部队的各种行动信息,以现代化速度上通下达。 能力,来自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军队明确提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使命课题训练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沈阳军区某部的千里跃进内蒙古草原演兵场、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的多机场整机制昼夜间远程空投等,都为这次抗震救灾作了有效的铺垫。 多军兵种密切协同实施联合救援,得益于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 三军联合指挥,陆海空联合搜救,多军兵种联合救灾……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卷。近年来,全军各部队牢固确立联合作战的现代战争观念,大力开展一体化联合训练,信息化指挥平台纵到单兵、横跨三军,初步实现了军兵种间信息兼容、系统联通、数据共享的目标体系。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攻坚能力,得益于平时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震中汶川,信息中断,中南海关注、全国人民关注。 武警驻川某部参谋长王毅率领200名官兵强行军,朝汶川县城进发;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领30人组成的先遣队,向映秀镇突击;测绘、气象、卫星和空军全力提供技术保障…… 5月13日20时许,许勇率领的先遣队进入汶川映秀镇。当天23时15分,王毅和他的小分队进入汶川县城。 打通交通运输“生命线”,成为抗震救灾的又一场攻坚战。武警交通部队机械操作手组成抢险突击队进驻都江堰紫坪铺镇;第二炮兵的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型设备也迅速在北川集结……一条条生命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被相继打通。 正是有了一支训练基础扎实的军队,才能在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时,从容应对。 (三) 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之时起,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在灾区、在华夏大地广泛传颂。视人民为父母、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为保护人民群众不惜流血牺牲的子弟兵,可歌可泣! 这是创造奇迹的一跳—— 在没有地面引导、能见度差、地面山川河流纵横的地区,15名空降兵勇士留下请战书,从4000多米高空强行跳伞,突入茂县县城。家在德阳八角镇的班长任涛,祖母在地震中遇难,岳母重伤,但他把悲伤埋在心底,成为15名空降勇士中的光荣一员。 这是发自内心的请求—— 长途奔袭,官兵们的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没有一个人松口气。余震频频发生,面对撤退的命令,在绵竹救援的战士跪下哭着说:“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这是战胜死亡的忍耐—— 严情勇,一名“90后”小战士,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团修理连上等兵。在腹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他连续3天3夜背送伤员,最终晕倒在山路上。大网膜穿孔,小肠流进阴囊,阴囊充血水肿,囊内积液超过200毫升。给他做手术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医疗队普外科教授陈学运说:“我从医30多年,真的不知道这孩子这三个昼夜是怎么忍受的。就差一点点,这个年轻的生命就保不住了。一个19岁的士兵,竟然忍住剧痛,坚持营救数十小时,这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在场的医护人员们郑重地举起右手,向这个英勇的战士敬礼! 这是挺起脊梁的回答—— 5月16日10时,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教导队273名官兵在师政委刘法峰带领下,对都江堰市区进行拉网式搜救。为选择进入一幢非常危险的两层楼抢救生命的人选,刘法峰大声问: “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273名官兵没有一人举手,尽管他们绝大多数是爸爸妈妈的“独苗”! “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273人齐刷刷地举起右手,尽管他们中间还有许多人尚未入党! 这是表达壮烈志向的申请——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我离开组织,单独一人在外执行任务,但我会竭尽全力把组织交给我的工作干好,请党放心……”5月26日,济南军区某师直属队上等兵陈嘉祥用手机“短信”方式,向指导员杨伟汇报自己的工作状态,表明入党愿望。 这是让民众为之心痛的飞行—— 5月31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米—171直升机在抢救受灾群众途中,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机上5名机组人员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全部壮烈牺牲。 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网友博客留言,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意:“战争年代,我们看到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人气概;和平年代,我们看到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子弟兵用热血谱写的生命之歌!壮哉,子弟兵!”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人员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如何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成为我军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这些年,全军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建连育人,其成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参加抗震救灾的各部队,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战斗,个个竭尽全力。搜救伤员、打通道路、抢运物资、恢复重建,创造了营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光辉业绩,写下了催人泪下的不朽篇章。 将军泪,人民情。近百名将军战斗在第一线,与普通士兵一样,冲锋在前、奋战不止。 “42个硬汉”!灾区干部群众这样亲切地称呼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部官兵。 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但听到废墟中微弱的求救声,本能地醒来,再一次冲上救人一线…… 使命,因为官兵们心中有使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定的抗震救灾决心才能一一实现!(记者 冯春梅 江山 袁建达)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