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记者手记]董素玉:难忘“空城”里的感动与坚守
2008年06月16日 00:15:4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6月7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开始泄流后,记者董素玉在涪江铁路大桥下采访。 从6月4日按照新华社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奔赴绵阳,到13日接到新的采访任务离开,记者在绵阳整整驻守了十天。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自古就有“蜀道明珠” “富乐之乡”的美誉,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然而,6月4日,当记者乘车行驶在绵阳街头,看到的几乎是一座空城。这座刚刚遭受了8.0级大地震的城市,正在面对近2.5亿立方米堰塞湖的灭顶之灾。 在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记者有幸和这座城市的坚守者们一起见证了它的悲壮、坚韧和重生。在即将告别绵阳的时候,有太多的话想留给座无数次打动我的城市,而此刻涌上心头的竟是几个普通的画面。 老警察的沉默 从6月5日开始,由于唐家山堰塞湖不断上涨的水位,绵阳已经进入“决战”状态。记者接到的任务是随时报道洪水流过涪江的情景。 由于余震和堰塞湖的双重威胁,此时的居住绵阳城区的人口已经从130多万缩减到30多万。晚上九点,当记者和同事朱立毅连夜冒雨行进在绵阳街头,看到的是一片冷清和黑暗,甚至很难找到一个问路的人。 涪江的最佳观测点应该是涪江大桥,而当我们好不容易赶到涪江三桥,却被一个五十多岁的警察厉声喝止:“这里是三分之一溃坝区,任何人不许停留!” 记者只好决定前往涪江铁路大桥,但又不知道路该怎样走。这时,那位刚刚还板着面孔的警察默默地打开车门,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为我们引路。 望着窗外涪江两岸已经空无一人的黑压压的楼房,这位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警察感慨地说:“知道吗?以前绵阳的夜晚很美的。”说完,沉默地转回了头。 由于天气情况的瞬息万变,直到6日晚,唐家山堰塞湖泄流也没有大规模地开始。在涪江铁路大桥附近守候了一天一夜的记者觉得身心疲惫,这时记者再次想起了那位不知道姓名的警察。从5月25日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启动开始,他已经在那个最危险的位置坚守了十几个日日夜夜。 绵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胡钢告诉记者,从5.12大地震发生以来,绵阳市的所有公安干警、解放军部队、政府工作人员一天也没有休息过,冒着随时会溃坝的风险日夜守护着这座他们挚爱的城市。 蹇老师的笑脸 大地震发生近一个月后,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这个北川中学复课后的临时校园,记者见到了蹇绍奇老师。那时正赶上师生们午休,蹇老师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中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学校复课后的情况。 “从这次地震中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幸运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活得更坚强,更自信,我们也要考虑学校新的规划。”这个高高大大、面堂黝黑的中年男子一脸的微笑。 我们已经很难从那张笑脸背后读出伤悲。就在30天前,就是这位北川中学的团委书记,为了组织抢救身边的学生,没有顾及还在废墟下呼唤他的女儿。几个小时后,当他返回女儿身边时,女儿已经没有了声息。 长虹企业文化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1日那天,为了给这个伤痛的校园带来快乐,他们策划了一场篮球比赛,蹇老师是解说员。“那是我听过的最幽默的解说,把全校的孩子都逗乐了。” 蹇老师的女儿也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十七岁,能歌善舞,地震发生前刚刚在全国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中获奖。至今,妻子还在埋怨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去救女儿。没有人能够体会,这位坚强的老师,该用多大的毅力把悲伤收起。 杜洪芬的心愿 九洲体育馆是绵阳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场所,由于不在必须转移的三分之一溃坝区,这座体育馆将近30000万名灾区群众疏散后,在工作人员的组织协助下,还有5000受灾群众安置在这里。 今年快四十岁的杜洪芬和丈夫5月25日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院内的帐篷中,在这个大约二十平方米的帐篷里一共住着5户人家,共12个人。记者采访杜洪芬时,她刚刚吃过晚饭,正坐在帐篷外乘凉。 地震发生时,杜洪芬和丈夫正在汶川硒龙工厂打工,他们从工厂倒塌的废墟中逃了出来。杜洪芬的家住在北川的县城里,从地震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回去过,她从朋友的口中得知,自己的父母已经在地震中遇难,唯一的儿子目前寄养在朋友家中。 “那你们觉得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杜洪芬想了一下。然后,这位朴实妇女的要求完全出乎记者的预料,她的要求不是回去拜祭遇难的父母,不是见见地震后就再没看见的儿子,不是要改善拥挤的帐篷中的生活条件,而是——“我想在这里找份工作!” “有个工作,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了。” 杜洪芬充满希望地告诉记者。 6月13日,当记者离开绵阳时,堰塞湖的危险已经在两天前解除,大批转移疏散的绵阳市民开始陆续返城,绵阳的生机正在重新焕发。 一个在大地震与悬湖双重考验下的城市,选择了“坚守”“微笑”和“希望”,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它重生的脚步呢?(新华社记者 董素玉)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