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长歌当哭:大灾难后的中国诗歌

   “此时诗歌何为?诗人必须行动起来了,诗歌必须有力地介入社会生活,诗歌必须有重生的力量,诗歌必须发出它大爱的声音”

   2008年春天的中国见证了一场“全民皆诗”的真情运动。

   这场运动是由一场大灾难引起的。

   汶川大地震之后,“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报纸杂志,关于地震的诗歌几乎随处可见,数量之巨、参与人数之众、质量之高,均为历史新高。如此壮观的‘抒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故乡为四川绵竹的诗人羌人六在《“地震诗歌”的史诗意味》中写道。

   据香港媒体报道,仅内地某一个网站就有全国各地网民上传和转贴的超过1.5万首诗歌和评论。

   截至6月3日,在百度中搜索关键词“地震诗歌”,能找到262万条信息。新浪、凤凰网等都开辟了诗歌专栏。一些原本并不兴旺的网上诗歌论坛一夜间也人气飙升:百度诗歌吧从5月12日以后,平均每天都有近100个与地震有关的帖子;“天涯诗会”曾在一天之内有360多首与地震有关的诗歌新作贴出。

   而中国老牌诗歌刊物《诗刊》编辑室主任杨志学感叹:“不但投稿信箱爆满,连编辑的私人邮箱也爆满,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特快专递、传真,全是抗震的诗歌……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

   一时间,《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宝贝啊,不要沉睡》、《孩子,天堂路上别走太急》、《让我轻轻擦你的手——献给谭千秋和他的妻子》以及《挺住吧兄弟挺住吧汶川》等一大批颇具震撼力的诗歌,在网上网下风靡开来。

   长歌当哭。伴随一场大难的突至,井喷式的诗歌热潮也在中国大地上爆发。

   “每一首都是我的心声”

   “希望我能不哭地把这首诗念完。”5月14日深夜,央视抗震救灾直播节目中,一向冷静的白岩松带着颤音说了这句话后,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朗诵了一首名为《生死不离》的诗歌:“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闭上眼睛听着播音员的朗诵,汶川灾情的画面一幕幕在脑海里闪过,而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

   这首诗的作者王平久是北京奥组委奥运文化活动处处长。14日晚,他在看抗震救灾直播节目时不能自己,迅速在手机上写下这首诗歌,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了好友白岩松。节目播出后,作曲家舒楠通过电话和王平久沟通,只花了40分钟就完成了同名歌曲的创作。随后这首歌由成龙、孙楠、谭晶分别演唱了三个版本。

   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一首最先匿名发表在百度“地震吧”上的诗作《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以惊人的速度在网上和手机短信中传播开来。“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

   被感动的人,包括盛大网络的CEO陈天桥。5月15日下午,这首诗以短信的形式在盛大员工中传播,陈天桥读后不禁潸然泪下。第二天,盛大就再度向灾区追加600万元的捐款。这首诗也因此被网友们称为“最昂贵的诗”。

   据《解放日报》报道,5月18日夜,千余名旅法华人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为遇难同胞举行烛光祈福会。一位女士朗读这首诗时,人们再也忍不住悲痛的泪水,祈福会达到高潮。

   众多网友建议,这首诗应入选中小学课本,以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孩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黄迪声,12日当晚写出了《震灾之痛让我彻夜难眠》:“……我痛恨自己/不能走上救援的现场/同胞啊!我亲爱的同胞/泪水夜夜打湿我的衣襟!”

   从那以后,他坚持每天在博客上写《汶川地震诗歌日记》。从12日到21日,写了15首诗歌。“每一首都是我的心声!都是我看完最新的报道后含泪写成的。”黄迪声说。在题记中他写道:“我只有用我的笔和诗歌记录着我的悲伤、感动和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作为永不忘却的纪念!”

   “汶川地震诗”

   “此时诗歌何为?在大灾难面前,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笔书写心中的哀思,表达悲伤。诗人必须行动起来了,诗歌必须有力地介入社会生活,诗歌必须有重生的力量,诗歌必须发出它大爱的声音。”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国内最著名的民间诗歌网站“诗生活网”与《诗歌与人》诗刊发出《致全国诗人的倡议书》,征集大地震题材的诗稿。随后,“诗生活网”的诗帖,以每天百首以上的速度滚动,延续至今。

   诗人白沙是中国诗歌网副总编。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该网站发出“抗震救灾诗歌专号”的紧急征稿通知,倡议全国诗歌爱好者拿起笔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灾区人民休戚与共的人文关怀。

   正如他们在倡议中所言,诗歌是情义,是担当,是人类的良知,通过诗作表明诗人的精神立场:人民承受苦难时,我们不能缺席,也没有缺席,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无限情意。

   5月14日,《独立》“汶川大地震”诗歌专辑征稿,14天时间里,共收到近500名诗人来稿。

   一本本抗震救灾的诗集记录下了人们在灾难中的呐喊。

   地震发生第五天,中国诗歌学会编辑的《感动天地的心灵交响》抗震救灾诗歌特集已出版。这部诗集,从组稿到印刷出版,只花了四天。诗集收入李小雨、郭晓晔等诗人创作的80首诗歌作品,展示、记录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5月22日,由《诗刊》编印的1.5万“诗传单”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报摊。这种小开本、共八版的“诗传单”,自上世纪抗战时期诞生过后就再没出现过。传单的编者按写道:“用诗记录历史,记录悲壮崇高的国家行动,记录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承受的苦难,以及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坚强,记录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永恒,这是每个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单封面,“文以载道,诗者同当”八个大字赫然醒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最早从手机中读到《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时,当即决定做一本诗集,把这样的诗保存下来。5月31日,这本由上海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及上海《文汇报》党委书记吴谷平主编的《惊天地泣鬼神——汶川大地震诗钞》在上海书城举行了首场大型义卖。网络流传、草根创作的120多首诗篇、一线记者拍摄的100余幅震撼人心的图片,是该书主角。

   5月15日凌晨,彻夜未眠的赵丽宏写就《我们血脉相连》一诗。“我一直含泪看着电视,本来觉得这种时刻不适合舞文弄墨,可后来还是决定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们用恳谈会、朗诵会等各种形式,将脍炙人口的诗歌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5月1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的“中国当代诗歌边缘化命运,及其个人使命”恳谈会上,从地震灾区辗转到达上海的“阿莫妞妞”演唱组的三位彝族姑娘,用淳朴的歌声,演绎了一首凄婉的“招魂曲”,全体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

   一场由诗人然墨、刀、牧野等策划发起举行的“搜狐在京诗人声援抗震朗诵会”则选择在5月18日。发起人然墨说:“在灾难发生后的日子里,我们尽己所能,捐物、捐钱、献血,但我们内心仍不能平静。我们不停地问自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诗歌与人》主编、广州诗人黄礼孩联合广东几个城市的诗人,举行了数场广场诗歌朗诵募捐活动。他们在广场上饱含热泪面向民众朗诵,诉说着内心的哀伤、爱、祈祷和坚强。

   也许,在若干年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会留下一个名词——汶川地震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社会遇到重大灾难和变动时,诗歌都担当了书写者与先行者的角色。”黄迪声对本刊记者说。

   在现代诗歌史上,全民自发的诗歌运动,常见于抗日战争等特定时刻,都是国家有难或民族奋起的关键节点,非常的时间、非常的事件,激起人们非常的情感喷发。

   “五四”时期,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觉醒者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喷发激情的方式以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一种打破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在形式上灵活自由,采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诗应运而生。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体诗最早的试验基地。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是那时自由体新诗创作的代表。在随后的“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等每一个中华民族重大事件爆发的时间节点上,诗歌都会掀起或大或小的高潮。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四人帮”压制全国人民的悼念活动,4月5日清明节,人民被压抑许久的情感突然爆发出来,一首首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或在天安门广场上朗诵的诗歌,像一朵朵悼念的白花,迅速传遍祖国大地,铺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在天安门广场花圈的海洋中卷起的诗歌狂澜,是一次震惊寰宇的壮举。民众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周总理的怀念和对“四人帮”的强烈不满,发出了对公平正义的强烈呐喊,那些抄写在纸上的诗文是一个民族以悲痛冲决“禁区”的勇气和理想。

   “四五”运动被镇压,天安门诗歌被“四人帮”诬为“反动诗词”,作者和诵者、抄者遭到迫害。然而人们并没有屈服,把那些诗歌藏在蜡烛里、壁炉中、花盆内……“四人帮”垮台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大解放,诗歌的时代也开始到来。在芒克、北岛、舒婷、顾城等诗人引领下,现代汉诗开始了一轮狂欢,诗人成为那个年代最光荣的人物。去年诗人徐敬亚曾撰文《1986:那一场诗的急风暴雨》,不无怀念地感慨: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百十倍于此的自谓诗人……每一本民间诗歌报刊的背后,都是一群热血不眠的青年。

   但诗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步入低谷,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诗歌离人们越来越远,导致有“读诗的人不如写诗的人多”的讥评。

   2006年至2007年间,一场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发起的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诗歌事件——“赵丽华诗歌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当她把“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标榜为“梨花体”后,引来的是互联网上近乎一致的嘲笑,甚至还有谩骂与恶搞。

   “80后”作家韩寒据此发表博文《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其中“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说法,在文坛上掀起轩然大波。

   在网友刘加民看来,“当诗歌成了小圈子里的几个闲人的浅吟低唱暗自伤神的玩意儿的时候,跟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他的看法其实代表了很多中国人对时下诗歌的态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诗歌其实植根于民众当中,植根于创造历史的普罗大众中。对民众的深切关怀是使得诗歌能够生生不息的土壤和母体。”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却让中国人再一次看到了诗歌的力量。而备受争议的“梨花教主”赵丽华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首诗歌《亲爱的汶川》,质朴感人。依然有很多网友跟帖,但这一次没有嘲笑和批评之声,诸如“心痛得无法呼吸”“我哭了”的留言不断。

   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的诗歌该如何彻底完成对自身苍白无力的救赎?中国诗歌需要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源头又在哪儿?《燕赵都市报》评论员王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诗歌救赎》一文中发出上述感慨和疑问。

   也许,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已经给出了答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上海报道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