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篷友”的业余生活这样过……
2008年06月18日 23:42:3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成都6月18日电 在地震灾区,帐篷已成了群众临时的“家”。白天,大家各自忙碌,晚上,他们这样度过…… “篷友”的日子不太闷 “我们现在相互间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叫‘篷友’。”下班回来的胡女士说:“如今我们这些人每天最大的话题就是今天又多了几个‘篷友’。” 在地震重灾区广元市,几乎每条街道两侧和广场空地都搭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 帐篷里没有电灯,采光主要靠外面的路灯。胡女士说:“这样光线很柔和,也挺好。因为安全问题,我们不准用蜡烛,必要时就用手电筒。” “这里每天晚上都放露天电影,老的新的片子都有。那边空地上还有一些中老年人每天跳舞。每天下午3点到7点,都会有一群志愿者组织小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小朋友们都高兴得很。”她说。 胡女士说,因为没电,帐篷里的人们现在都不看电视,只听听收音机、散散步、聊聊天。 “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要过自己的日子,应该说是在逐步恢复正常吧。”她说。 盼望不下雨的日子 对于73岁的吕庭雪来说,天黑后的日子,只能钻进帐篷睡觉。她所在的彭州市通济镇,位于连绵的龙门山脚下,山的另一头就是“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映秀。 而对于通济镇中更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盼望不下雨的日子。因为只要不下雨,晚饭后,大家就会溜达到村边的一个空地,等待部队战士给他们放电影。 “大多是打仗的,让人坚强勇敢,还有98抗洪的《惊涛骇浪》”,“那个美国片《憨豆先生》,搞笑得很”,几个中年妇女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 但各人还是有各人的爱好。一有时间,52岁的桥楼村的村支书刘增保喜欢钻进帐篷“摆龙门阵”。“大家围在一起,聊聊天,交交心,琢磨琢磨以后干点什么。”他说。 帐篷里的“新闻中心” 18日上午11点多,在北川县擂鼓镇的帐篷里,村民严发科正在收看电视台的新闻,电视里播放的是解放军帮助地震灾区抢修公路的画面。 “家里的房子震裂了,不敢住人了,全家人都被安置在帐篷里,后来跑回家把粮食扛了出来,最重要的是把电视搬到帐篷里,这样就可以看新闻了。”严发科说。 记者看到,十来平方米的帐篷里,床铺的面积占去了一大半,门口的桌子上放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节目。严发科说,他所在的擂鼓镇六安二组的人都被安置在一起,每天都有人聚在他家来看电视,俨然成了个“新闻中心”。 他的老伴王玉秀在帐篷外新搭建的小厨房里准备午饭,她一边侧着耳朵听电视里的新闻,一边认真地挑着簸箕里的胡豆。严发科说,除了看电视,他还天天能看到《绵阳日报》,“在报纸上,我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地方新闻了。”他说。 安置点里“通天下” 当记者走进重灾区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安置点的帐篷时,听到一阵阵欢笑声。走近一看,四个孩子正围在一台电脑前上网,网上幽默搞笑的视频和动画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 孩子们告诉记者,搬到这里来已经住了快一个月了,很多人住在一起,不能上学,整天没事情可干。大人们出去干事的时候,小孩们就觉得特别无聊,前几天教师进修学校的叔叔阿姨们把电脑搬到帐篷里,还接上了网线,现在可以上网了,他们有时候就在网上玩一会。 突然,一个小朋友在网上找到一段“长江七号”的视频,9岁的柳逸马上乐了:“我听他们说这个好看,就看这个吧。”几个小朋友齐声呼好。 (参与采写:黄全权、熊争艳、张淼淼、葛素表、吕传忠、谢云挺、皮曙初)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