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徒步三天穿越死亡线的记者
2008年06月19日 09:59:4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古隆媛)5月17日下午,先期从都江堰方向赶到映秀镇的阿坝州电视台记者谢益皓,目睹了从最艰难方向抵达这里的两位同行的悲壮模样: 48岁的阿坝日报副总编辑泽尔登,手拄一根木棍,胸挎照相机,一瘸一拐地走来。他的衣裤上沾满了泥浆和血迹,右腿裤脚挽起,露出小腿上红肿的伤口。泽尔登说,这次徒步采访是他到阿坝日报工作30年来最辛苦、最危险的一次。 头戴安全帽的李仲宏,身上那件浅色的T恤脏得看不出本色,而被尘土和汗水装扮的“迷彩脸”上,有两道明显的泪痕,想必曾流了不少对逝者追怀和对伤者同情的眼泪,也许还有为自己死里逃生终于抵达映秀镇的激动热泪……李仲宏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徒步采访,我们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对黑暗对死亡的恐惧,也多次死里逃生,甚至绝望过,但我们无怨无悔。”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阿坝日报便在第一时间派出了1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各县采访。副总编辑泽尔登带领记者魏银燕、李仲宏、银琪,跟随阿坝州抗震救灾工作组乘汽车前往灾区理县采访。 此时余震不断,当汽车行驶到古尔沟时,公路被滚落的巨石截断,他们只得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日常生活用品等留在车上带回报社,然后徒步前行。当晚大雨如注,山上不时有飞石滚下,而他们则要摸黑赶路,终于在5月13日中午抵达理县县城。 在了解理县的灾情后,他们又连续奔波,于5月14日下午赶到汶川县城。大灾后的汶川县城交通、通信、电力全部中断,灾区群众的处境十分危险,他们连夜赶写出《汶川急需粮食、药品和帐篷》的稿件,通过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林业防火电台,以口述的方式将灾情迅速传至报社。 在汶川县城,他们获悉震中映秀镇被夷为平地、人员死伤惨重时,心急如焚。州抗震救灾工作组曾先后派出两支先遣队要徒步赶赴映秀镇,都因为前方道路完全毁坏而中途返回。于是,副州长肖友才决定带领13名武警战士冒险向映秀镇挺进,泽尔登和李仲宏各携带一架照相机随行。 从交通地图上看,从汶川县城到映秀镇的公路距离仅50多公里,正常情况下徒步最多只需要1天时间。而此时,由于没有了公路,他们要冒着强余震翻山越岭,实际上整整走了3天,中途险象环生。 5月16日下午,当他们走到银杏乡沙平关村罗圈湾组时,山上飞石不断滚落,脚下是波涛汹涌的岷江,他们用一段钢绳系在身上,靠着滑轮溜索溜到河对面。 李仲宏后来说,当滑至河中央时,突遇大风和余震,钢绳被劲风吹到一边,仿佛马上就要被折断。处在悬空中的他索性把眼睛一闭,心想只有听天由命了。所幸大风过后,钢绳又回到原位,他终于滑到了河对面。 16日晚上,他们夜宿在银杏乡下银杏村的一个露天施工棚内。睡到半夜,突遇强烈余震,地晃山摇,四周“轰隆隆”垮塌声不断,他们只得拿起旁边的一块木板,顶在头上以挡飞石。睡到凌晨,再次遭遇强烈余震,而此时他们由于过度劳累,竟然躺在地上懒得逃命,所幸没有出事。 5月17日早晨,他们行至银杏乡一碗水村下面的铁索桥时,看见桥面已被震成与河面呈垂直90度角,随时都有可能垮塌。李仲宏望着天,两手扶着铁索慢慢前行,丝毫不敢往下看,生怕腿一软掉到河里去。 17日中午,他们来到311国道28处,这段公路连路基都消失了,山上的房屋有的被震落到了河中央。他们不得不手脚并用,连续爬了五、六座山坡,又累又饿又渴。当他们在一个山涧里看见流水时,大家再也不顾“地震后的水不能随便饮用”之大忌,都趴在山涧边痛快地畅饮。李仲宏说:“当时我心里想,即使要死,临死前也要把水喝饱。” 17日下午2时许,也就是大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泽尔登和李仲宏跟随阿坝州抗震救灾工作组,历尽艰险,终于赶到了映秀镇,开始履行记者的职责。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图片专题 点击进入现场报道 新华社记者灾区一线采访手记 点击进入汶川地震中国救灾网专题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