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救灾中为灾区婴儿哺乳的女警察蒋晓娟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的新闻甫出,即引来大量评论文章。读着这些文章,看着她哺乳时的新闻图片,笔者总觉得眼下的蒋晓娟似乎很受宠若惊、很紧张、很无奈、很无助,因为她不仅接受着各种赞扬,也似乎在经受着一种伤害。
新闻图片中的蒋晓娟,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女警察,对于意外出名,看来没任何心理准备。作为工作在偏远地区、未必见过很多大世面的基层民警,在媒体的轮番轰炸下,似乎并不具备充分的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尽管有关“警察妈妈”的评论持肯定赞扬态度的占绝大多数,即使提出质疑者,针对的也不是蒋晓娟本人,而是破格提拔这件事,但她眼下的处境,恐怕比淹没在公众唾沫之中的“范跑跑”也强不了多少,区别仅仅是尴尬的方式不同、被伤害的角度不同。所谓人言可畏,也包括过高的褒奖,它同样能伤害人。
例如,每次给婴儿喂奶,蒋晓娟都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就把怀里的每一个婴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些无疑是真实的,但一经评论者的发挥、拔高,蒋晓娟就变成了“舍小家、为大家”;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事低调、谦虚谨慎,然而一经评论者推理、延伸,便成了“符合稳重和可靠的领导性格”;还有评论说,蒋晓娟所做的一切虽是小事,却胜似大事,小事里有领导的魅力、有权力观、有政绩观———这几乎成了“表扬式伤害”。试想,假如蒋晓娟在为灾区婴儿喂奶时心中有“权力观、政绩观”,便说明其动机不纯,这不是在骂人家作秀吗?
这个副政委的官衔假如是蒋晓娟争来抢来、处心积虑谋来的,被人说三道四倒还罢了。问题是,破格提拔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种意外,因而备受评说,因评说者的主观臆断而受伤害,无疑是一种不公平。即使评论者完全无意贬损乃至伤害其本人,而仅仅是借题发挥以此探讨干部体制问题,同样也可能造成对蒋晓娟的间接伤害。
过度评论之风已有时日。遗憾的是,眼下非但未见收敛,反有愈演愈烈之势。言论自由、突破禁忌、各抒己见,当然是好事。然而,在传媒高度发达、热评同样也能造成“集体无意识”的今天,即使那些纯为探究真理、坚持真理而毫无私心的评论者,某些过度评论客观上也可能造成对被评论者的伤害。
假如大家对“警察妈妈”存有一份敬意、一份爱护和一份怜悯,最好的方式是自觉抑制对她的过度评论,让她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