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专家考察后称“这些景点可显示四川人民的精神状态”
昨日记者获悉,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成都市文化旅游集团联合发起“行走在震后的四川旅游线上”专家考察活动顺利结束。五天里,地质、山地灾害、历史地理、民俗历史、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八位专家,对四川震区的部分地域进行了考察。在昨日上午举行的专家总结会上,专家们交流了采集到的信息。
专家考察 西岭雪山可尽快恢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谈了此次考察中的感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对龙门山景区的破坏程度以及差异性都很大。”
就专家对各景点考察的看法,李宝田表示:“让我们感到很震惊的是,距离震中很近的西岭雪山受到的破坏相对较小,可以尽快恢复开发利用;青城前山情况良好,不会影响以后的旅游开发;都江堰二王庙景点破坏较为严重,除了建筑物外,还有山体滑坡的迹象,但经考察都是稳定滑坡,不会造成更大的破坏;李白故居等只需稍加整修就可对外开放。”
达成共识 地震促成众多新景观
据专家团初步了解,四川的部分自然与人文资源,虽然因为地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旅游资源的根本并没有受到影响。据了解,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地震之后可以形成众多新的地质地貌景观。
有专家就此解释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球上有众多美景都来源于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章铭陶专家举例说:“然乌湖,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上的一颗明珠,而它就是一个著名的堰塞湖。如果唐家山堰塞湖的坝体、水量稳定下来,它未必不能成为一个让川人为之骄傲、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标志性景观。”
“日前考察的安县肖家桥堰塞湖,以及部分景点的垮塌、泥石流等灾害遗迹可以成为今后的地质旅游景点。”章铭陶建议,“这些景点可显示四川人民的精神状态,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市场部詹姗表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将请专家团形成书面报告,根据专家的初步意见,再有针对性地在7月底进行二次实地考察。最后综合两次考察结果,形成《四川自然和人文资源重建倡议书》。詹姗透露,本次活动将全程记录下来,可能出现在9月份发行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记者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