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军垦第一城——新疆石河子
2008年06月20日 16:43:3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石河子是著名的军垦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所在地,现有人口60多万。操着不同口音的转业军人、支边青年和他们的后代与新疆各族人民幸福和谐地生活在这座美丽宜人的花园城市中。 1950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王震率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第9军政治委员张仲瀚等来到石河子时,这里还是天山北麓、玛纳斯河西岸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当时,工兵正在修建玛纳斯河大桥,他们履冰过河,所到之处,满目是丛生的红柳、梧桐和骆驼刺,低洼处则芦苇茂密,遮天蔽日。 王震一行初步了解到玛纳斯河西岸有可耕荒地400余万亩,水土资源丰富,宜农宜牧。王震根据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示决定:由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22兵团领导机关进驻石河子,以此地作为其兵团下属25师、26师的垦区,建设一座新兴的戈壁新城。王震说:“我们要在这里开天辟地,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接着,陶峙岳率22兵团司令部机关和第25师、26师抽调的5个营,组成6个施工大队进驻石河子。1951年开春,骑兵8师也被调来参与城建施工。当时,部队在戈壁滩上扎营,既无住房,又无帐篷,挖地窝子住;喝的是戈壁滩上的积水;没有石磨,有时只好煮原粮吃,遇玛纳斯河水泛滥,粮食运不进来,甚至挖芦苇根充饥。 那年腊月寒冬,两个师数千人的兵力、编成几百个小组,到南山伐运木材。每组一次在一根八九米长的木头上钉上抓钉,拴上绳子,经崎岖的山路将木材拖运回石河子,6天一个来回,往返要100多公里。战士们的棉衣被冻成坚硬的冰壳,而贴身的内衣却早已被汗水浸透,苦战一个冬天,运回6000多根木料,为第二年的施工备足了木料。 搞城建需要技术人员,部队从全国各地请来师傅,办各类培训班,培养“小鲁班”,再搞传帮带,从将军到士兵人人都要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没有材料,就地取材,指挥部派出4个连队,在湖南师傅的指点下,自己烧石灰,建砖窑,烧制砖瓦;连油漆都是用胡麻油炼制加入红土制成的;建设资金最紧缺时,官兵们主动提出不领津贴,减发军装等供给,把节衣缩食省下的线,全部用在建设上。 军垦城是按王震、陶峙岳的规划设计的。马路宽30至50米,所有房舍周围,树林掩映;公园、果园和大块绿地与速生杨树、柳树等防风林错落其间,这种绿化模式后来在新疆得到广泛推广。陶峙岳还亲手在自己住的庭院里试种苹果和李子树,均告成功。 石河子城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数万大军也开始在它周围亘古荒原上垦荒种田,当年就喜获丰收,缓解和改善了部队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修建的蘑菇湖、大泉沟水库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垦区几百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大军刚到时,芦苇滩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没有淡水。王震亲自把正在服刑的原北洋工学院采矿系毕业生庄生祥找来,他根据地形和地下水的流向,采用沉箱式方法,挖井35米,打出了石河子第一眼甜水井;接着,庄生祥又在鞑子庙,找到大型煤矿,利用打通风洞的办法,排除瓦斯,挖出了第一筐煤炭,为石河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以“八一”命名的毛纺厂、糖厂、面粉厂在石河子相继落成;石河子农学院、第二医学院等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学。在这里,数以万计的军垦将士,创造出新中国新疆军垦事业的奇迹。 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留下了这样热情的诗歌: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余勇)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