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21日电(记者 刘大江)彭州重灾区龙门山镇团山村6社灾民安置点。这里的194名村民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还组织了一个伙食团,推选出伙食团长和库房保管员,可谓组织健全。他们自称“大食堂”。
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大食堂”,其实很简陋。记者看到,在帐篷外面一个平坝上,搭建了一个塑料棚,四面敞风,一口大铁锅架在煤油炉上,还有一个长木桌,被当做菜板,这就是厨房;旁边几张圆桌,加好几根长木凳,就是餐厅。
伙食团长黄平友描述说,开饭时非常热闹,尽管“大食堂”的桌凳数量不够,吃饭要分几拨吃,但还是秩序井然,往往是先到的先吃,吃了就走,就像在四川农村常见的坝坝宴。
开“大食堂”,本是无奈之举。因为老百姓返乡安置,领回的物资往往放在一起,有的人没有锅灶,有的人没有碗筷,像以往那样分户做饭已经没有条件。锅灶碗筷都是老百姓从废墟下面掏出来的,用消毒液消完毒后,大家共用。
6社代理社长雷锋元说,“大食堂”让大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温馨。老百姓都自愿把自家的物资拿出来共享,有的拿出腊肉、腊鸡,有的拿出珍藏的好酒。做饭轮流做,前10天自愿,后来每家轮流,从1号帐篷开始,一直循环到33号帐篷,1个帐篷六七个人,往往是一家人或两家人,他们都很赞成。
伙食团团长的任务是规划和组织每天的生活安排,这个职务相当重要,因为大家的物资都不多,既要保证每个人能够吃饱,又要不浪费,“需要很高的管理能力”。仓库保管员的职责是负责代表大家领取救灾物资,同时照看好这些东西,这需要在村民中间拥有较高的道德威信。
6月7日后,“大食堂”的形式出现了一些调整:为了照顾老人、小孩和学生,一口大灶逐渐分成7口灶。黄平友解释说:“这主要因为老人和小孩的口味较淡,饭菜要吃得软些。小灶也不小,一口灶要照顾20多个人的肚子。”
村民陈绍菊告诉记者,“大食堂”让大伙儿吃得很开心,毕竟大伙儿的心意是一致的。全靠党员干部负责,他们不仅组织伙食团,还组织治安巡逻队,安排卫生防疫员,我们吃住在帐篷,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