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主张开放 新意突出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人民网记者 李舸 摄

   6月20日,胡锦涛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5点意见。

   互联网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重要纽带

   胡锦涛先后视察了人民日报总编室、国际部等部门。在与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胡锦涛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考察结束时,胡锦涛同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全体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一线编辑记者代表进行了座谈。胡锦涛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了5点意见。

   一是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表达民意”结合起来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依新闻规律引导舆论,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三是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四是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五是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详细

  








   ■ 观点

   展江认为胡锦涛讲话含有大量主张开放的元素

   “导向正确与传达民意统一起来”新意突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是胡锦涛第一次专门就媒体问题发表讲话,其精神与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既有中国官方对待媒体的传统观点,也有大量主张开放的元素。

   展江认为,讲话“开放”最明显之处,就是提及“(媒体)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现在(导向)和表达民意的地位平等了“。

   胡锦涛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媒体应当“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展江认为,这样的表述加之前日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的行动,“实际上肯定了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因为“现在的公众情绪在网络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胡锦涛用‘疏导’这样的词语,说明有一个充分尊重的前提。”

   据《人民日报》报道胡锦涛把互联网形容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展江还向本报指出,讲话中还有“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和“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等表述,表明网络力量已彻底纳入官方视野。

   在展江看来,讲话中关于地震报道的一段总结最有新意。胡锦涛称中国政府因及时发布信息“得到国际社会好评”并且“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展江说,这是高层少有的表现出关注国际评价,其原因可能是政府意识到“只要坚持公开透明的态度就能获得理解认可,因此要求将之”固定为制度“。(新京报记者李静睿)

  








   ■综述

   胡锦涛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

   去年起,中国民间不断向胡锦涛发出上网聊聊的邀请,而在今年6月20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变成了现实。美国《侨报》6月21日为此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胡本人又一次“开先河”接触网民,相信会令其亲民形象再增分。文章摘要如下:

   放眼五洲,“网络政治”全球升温,政治人物上网直面公众,已不鲜见。眼下的美国总统角逐中,更将网络工具用于拉拢选民、提高人气甚至是攻击对手。相比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年主动“邀战”世界网民,动辄聊上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胡锦涛20分钟左右只回答几个问题的此次在线交流似乎微不足道,但他利用互联网这样一个现代化沟通媒介的象征意义却非同寻常。

   中国互联网普及至今已十年,网民以几何倍数递增。通过键盘和鼠标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也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政治生活方式,而网络声音对外部现实世界施加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尤其是近半年来,进入奥运年的中国屡遇棘手问题,中国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勃发力展现了独特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南方大雪灾和汶川大地震中积极奔走,在北京奥运圣火海外传递受到干扰时联手护卫,在西方歪曲报道西藏事件时有力还击……中国网民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爆发的力量之强大,令世界震惊,让西方媒体感叹“不怕主流媒体,就怕中国网民”。在汶川地震灾区进入重建阶段之际,胡锦涛直面网民,可谓对互联网价值、网民力量的一种无声肯定。

   其实,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互联网这种新兴交流平台因信息量大、即时性好、容易组织、交流范围广,在中国政治生态里已有了一席之地,被中共高层定位为中国社会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

   早在2003年,胡锦涛、温家宝就公开了网民身份,向外界展现对互联网的重视;2005至2008年,温家宝连续四年在“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主动问候中国网民,并感谢网民分忧,公开肯定了这种“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的沟通方式;去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还专门探讨过领导者如何适应信息时代、提高执政水平。

   不过,在中国这个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据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的网络大国,仍有一些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看作公众单方受益,甚至对网络发言者打击报复,酿成新“文字狱”。而对一些官员上网、与网民互动,社会在普遍解读为看重网络这一民意聚集之地的同时,却往往视之为个人执政风格,而非一种主流执政风格和政府意志。

   “您平时上网吗?”、“上网都看些什么内容?”、“网上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您能看到吗?”此次中国网民关注度相对集中的这三个问题,看似在问胡锦涛,更像是在问各级官员能否利用网络便捷平台关注民声、民意、民情。而胡锦涛率先公开上网垂范,既用实际行动,又用明确回答——“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表达了对互联网时代的欢迎姿态,“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这种清晰而又强烈的讯号,必然会冲击中国官场风气,让更多的官员仿效着“走进”网络,形成互联网时代的亲政。或许,能否上网“灌水”,是否欢迎“拍砖”,未来会构成官员有无现代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详细

  








   ■ 调查

   两成被访者想和总书记谈“住房”

   网调显示,逾6成网友认为总书记上网将推动官员直面网民

   总书记和网友在线交流,广大网友怎么看?昨日,本报联合新浪网进行了在线调查,截至今日零时,有2184人次参加调查。其中逾6成网友认为,“总书记上网,将明显推动官员们上网直面网民”。

   大约有20%的网民认为,官员直面网民的发展程度,受“官员年轻化、高学历化”,将需要一个过程。

   绝大部分网民还认为,在线交流的模式能有效增加沟通,传达社情民意。

   网调询问“如果你和总书记在线交流,在民生方面,你最想谈哪类问题”。有23.06%的网友选择了“住房问题”,居各类民生选项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是“物价问题”,选择人数占到22.97%。>>详细

  








   ■ 观察

   民意新管道执政新模式

   中国网民第一次确认自己这个群体中不乏“重量级”人物,是在2003年

   当时SARS肆虐,很多人记住了两句话:一是胡锦涛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二是温家宝在北大宿舍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

   敏锐的海外媒体立刻评论 “胡温的表白几乎是对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嘉奖,更是一个动员令。”此后,“网络政治”的概念开始不断被提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现在已没有官员能忽视网络的力量。“网络正在促进一个崭新的执政模式逐步成型,其原则即为:公开、互动。

   高层往下 从约见网友到落实网意

   在最高层领导表露自己的网民身份之前,已陆续有官员把对网络的关注带到政治生活中。

   早在2003年1月19日,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约见网友“我为伊狂”,后者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谈及深圳面临的种种困境。两天后,香港《明报》即评论“此举开创中共省市级高官与网上批评者当面交流的先河”。

   近年来,越来越高级别的官员开始直面网民。2007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两次约见网民杜术林。今年4月,已经是政治局委员的汪洋以广东省委书记的新身份,再次约见知名广东网友。

   每年两会前,“网友献计总理”是一道保留节目。在会后的“总理见面会”上,温家宝曾开场即表示:“常一边看网,想‘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在尊重网络民意方面,一些省份已有比较具体的举措。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约见网友之外,省委专门成立了七个人的“问计办”,将网民的好建议刊发于《江西日报》。

   有评论称,虽然重视网络民意的方式尚有探索空间,但核心就是让网友感觉到政府确实“在仔细看、仔细想、用心落实”。

   民间往上 “决策预热”与“反馈修正”

   虽然高官们很少公布自己的网上身份,但这并不妨碍网民们给他们取名的热情。在网络中,胡锦涛是“胡总”,汪洋是“汪帅”。2005年两会后,网民们发起了给总理起“网名”的活动,“温大哥”、“家宝哥”这样的称呼,不难看出其中的贴近度。

   汪玉凯称,“中国民众与政治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在胡锦涛与网民交流后,有网友欢呼“我们与上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只隔着一块小小的显示屏,网络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窗口”。

   在汪玉凯看来,网络给了公共决策前所未有的宽广空间:决策之前,网络可以充分预热、反映舆情所向;决策之后,网络又可及时反馈,给政府最佳的修正窗口期。>>详细

  








   ■外媒

   中共重视民声民意

   BBC报道,胡锦涛主席在网络论坛里出现十分出人意料

   英国路透社网站昨天下午就发表了题为“What do you do on the Internet,PresidentHu”(《胡总书记:您平时上网做什么?》)的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五在人民网回答网民问题,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

   BBC昨日报道,胡锦涛主席在网络论坛里出现十分出人意料。胡主席说,通过网络能知道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能聚集所有人的智慧,所以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该报道还称,胡主席与网友直接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声民意的重视。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来到人民日报社,首次在网上与网友进行交流。报道中描述:胡锦涛身穿白色衬衣,整个人看起来显得很放松。

   俄罗斯新闻网6月20日报道称,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媒体如今已成为中国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推动作用。本次胡锦涛直接与网民对话,体现了在信息时代中国领导人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执政风格。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人民网的消息传开之后,网民们在短时间之内向胡主席提出大量问题,胡主席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解答。报道称,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超过2亿2千万,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动员人民和传递人民声音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发表了题为“胡锦涛与网友在线交流透露上网主要关注三问题”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胡主席回答网友的三个问题。>>详细

  








   ■时评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与建设新媒体同重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性。

   互联网正在以其特有的细腻与辽阔,悄悄改变着中国的未来与世界的疆土。关于互联网引领时代的重要性,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无论是手握鼠标的草根阶层,还是为国家权力掌舵的中央高层,都不约而同地对互联网文化表现出认同。

   没有谁会怀疑随着互联网而来的“媒体革命”,具有史诗性意义。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博客、播客等2.0概念的日益成熟,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个“我们有话说”的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换句话说,正是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孕育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也并不止于“说话”,更在于通过自由自主的信息发布、传递与接收,完成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以及社会各界的横向联合,种种努力莫不都是殊途同归地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同舟共进。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便立即成为政府进行动员与社会自我组织的重要平台。正是无数个体小事件与社会大事件,让我们相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或者说新兴传播工具,对转型期中国的改造、建设与危机管理,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与此同时,必须承认的是,任何工具在其实现传播价值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会对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群体心理学所批判的“群体急于行动,而不是推理”等弊病,同样在互联网上不时发酵。比如说,伴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网络暴民”现象等,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理性的成长无疑是一个考验。当然,严格说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互联网,而在使用者对互联网抱持的态度。

   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作为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如何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即如何提高自己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在过去,受众多习惯于将专家、官员与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视为权威,甚至不加分辨地接受。而如今,社会日益开放,当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别有用心者甚至可以通过“马甲”在网上伪造舆情,误导公众。

   因此,对海量信息的真伪分辨,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媒体的建设也就要落实到人的建设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显然,从社会层面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与新媒体建设同样重要,二者互为依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