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北京人尝试“碳中和”生活

   1只节能灯1年节电71.5度 中和掉二氧化碳68.6公斤

   由政府补贴的“1元节能灯”正在京城4个中心城区推广。昨天在崇文区龙潭湖社区,业主张玲女士拿着户口本和3.5元钱购买了5只节能灯,一大早就把家里8个灯泡全部换成了5瓦的节能灯。“每天平均照明4小时,1只节能灯1年可节电约71.5度,能节省电费近300元。”张玲细细地算着,“不光省钱,还相当于‘中和’了137斤2两二氧化碳呢!”

   “碳中和”,一个陌生的词汇。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上,正成为使用率极高的“热词”,北京环保局宣教处负责人表示,倡议市民和非政府组织积极进行“碳中和”行动,为实践“绿色奥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碳中和·解词

   碳中和 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中和·行动

   市民自发送上绿色大礼

   “碳中和”如今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积极开展的环保行动。在北京,“碳中和”正成为市民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送上的一份绿色礼物。

   西城区大乘巷社区,70岁的刘琪大爷拎着一桶洗菜水,从五楼的家里一直拎到了小区绿地前。两棵杨树都挂着小牌,上面写着:“领养人:刘琪,领养时间至2009年3月”。老人围着杨树走了一圈儿,均匀地把水浇进去。给树浇水已经成了刘琪的习惯,“每天都把洗菜的水存下来,然后用这些水去浇树。树木就像地球的肺一样,在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领养树木能把我们生活中产生的碳中和掉。”从2006年至今,大乘巷社区中75棵树木就全被社区居民领养。

   同一个小区,居民李大妈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盆,“这些盆都是用来存放洗菜和洗手水的家伙儿。”更显眼的是,厨房中,整齐地摆着两个垃圾桶。摘掉的菜叶扔到了白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里,矿泉水瓶放到了红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大乘巷社区的垃圾回收箱上都贴着分类标志: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战略总监李琳介绍,如果垃圾不分类处理,不仅可以回收的垃圾被填埋和焚烧,而且在填埋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甲烷气体,一个甲烷分子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大23倍。而分类后,垃圾不仅得到了相应的利用,同时碳排放量也大大降低。据统计,全国城市垃圾中的废纸和玻璃有20%加以回收利用,每年可节能约27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90万吨。

   自发的“碳中和”行动,在京城处处可见。6月21日,自然之友等机构倡导“夏至关灯”1小时活动,北京新天地小区、太阳星城、什刹海社区等众多小区居民纷纷响应。在什刹海、南锣鼓巷商圈,关闭了外墙的霓虹灯,更显古朴与宁静。

   碳中和·碳汇

   出门先换算“碳汇”

   市民刘先卓和妻子准备利用年假去新加坡游玩,他们在一家网站上发现了一个计算碳排放量的计算器。刘先生输入北京到新加坡的往返距离9800公里,计算结果立即出现在屏幕上,“旅途共消耗2724.4公斤二氧化碳”。如果按照150元一吨的价钱抵消这些二氧化碳,夫妻俩就要为这次旅行多支付约408元。

   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可以吸收平均1.83吨的二氧化碳。如今,有些部门推出了购买“碳汇”的环保措施,也就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为自己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费。

   不少经营“碳中和”项目的公司都在网上提供计算方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通过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并由这些专门企业或机构通过投资植树等“碳中和”项目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贡献。

   北京的张录荣律师,成为国内律师界购买碳汇第一人,并得到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办公室颁发的证书。“碳汇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银行,只是通过这种汇率的方式为想购买碳汇的人提供碳中和的服务。”李琳解释。

   城市居民一年大约要排放4吨的二氧化碳,如果花1000元造林1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以补偿每年的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人购买了碳汇,由中国绿色碳基金在北京八达岭林场营造的“碳汇林”也开始建设。

   碳中和·奥运

   购碳汇争节能金牌

   第29届奥运会召开在即,如何让体育盛会成为奥运大家庭中所有人的绿色之旅?

   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开始行动,呼吁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通过购买碳汇,来抵消乘坐飞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争夺“节能金牌”。

   据李琳介绍,北京奥运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运动员乘飞机前往北京,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统计,长途航班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全世界碳排放量的2%。在参加北京奥运夺取金牌的旅程中,平均每位运动员将向大气中排放约4吨的二氧化碳。运动员购买碳汇的钱将被用于开发风力发电厂、太阳能电站,或者其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节能项目。

   “这些并不是难以做到的。如果我们不能大幅度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将越来越严重。”李琳表示,“这个行动的目的还是想通过运动员的影响能够带动其他人,使未来的空中旅行更加环保。”

   北京奥运会参与者都将成为阻止全球变暖这场全球性运动的生力军。奥运会运动员购买碳汇,在相关网站可以计算需购买的数额。

   “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家对这个活动非常关注,开始联系购买碳汇,为降低碳排放作出贡献。”李琳说。

   碳中和·时评

   更需“绿色推手”

   这几天,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居民嘴上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领节能灯了吗?”

   由政府补贴向市民发放的节能灯具,10瓦的1元钱1只,5瓦的七毛钱1只,真便宜。

   平价采购低价发放,再加上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宣传成本,政府的花费肯定不菲,但效果也出奇的好,不光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议这件事,形成了最热烈的“坊间话题”,当他们把领回家的节能灯使用起来时,更是立刻就能对北京的“绿色奥运”作出实际贡献。

   联想到此前,北京的公交车票价降为刷卡4毛钱,北京的地铁票价一律降低到2元,开全国风气之先,同样好评如潮。公交优先的战略顺利施行,超过一半以上的市民把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首选。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这类会产生“溢出效益”、对全社会都有好处的问题上,单单依靠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精英人士或者民间机构的自发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相关企业来讲也存在着一个积极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及时“补位”,制定合理的政策,用它来充当“绿色推手”,才能强力推动奥运之城绿色事业的前进。

   这只“绿色推手”应该是一只“价格之手”——用价格杠杆来撬动节能与环保的发展。当经济上的诱惑足够大时,自然会激发居民的热情,久而久之,绿色生活的理念就会深入人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依旺

   碳中和·链接

   与1相关

   ■1斤粮食:61.2万吨Co2

   少浪费1斤粮食,可节能约0.18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公斤。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1支烟:13万吨Co2

   1天少抽1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公斤。如果全国3.5亿烟民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1度空调:317万吨Co2

   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的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公斤。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1天车:122万吨Co2

   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公斤。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1个塑料袋:3.1万吨Co2

   尽管少生产1个塑料袋只能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记者 赵喜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