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瓮安“6.28”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对李树芬死因的质疑,在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上有种种说法,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的不满。为查明死因,县、州公安局经过两次鉴定,认为死者确系溺水死亡。但由于其家属仍对检验结果提出质疑,为充分体现公正、科学和客观的检验原则,经省有关部门决定,7月2日,省里派出专家组,在李树芬的亲属和村民代表见证下,对李树芬遗体进行了第三次解剖检验。昨天更加权威的检验结果再次表明,李树芬确系溺水死亡。相信流传在社会上的种种死因传言也就会被真相替代了。
谣言止于公开。社会舆论要求及时了解事实真相,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不得不承认,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传递及时、正确信息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不准确的消息,乃至谣言的流出,造成受众的误判、错信甚至于莫名的恐慌。而且,群体性事件往往跟小道消息是孪生兄弟,从古至今,只要一出事情,多半流言也就出世了。最后传播的结果,大多都会越来越离谱。真是:真理还在穿鞋时,谣言已行走千里。应该说,此次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资讯和通讯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反应不迅速,不能及时发出正确的、权威的声音,只能便宜那些小道消息的传播,甚至可能使之更加畸形。因此,在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时,首先要做的,是学会在公开、透明中,在媒体开放中处理事件,使流言的伤害减少到最小。要相信,自古以来,但凡流言,都是见光即死的。只要媒体一一报道,很多关于这个事件的谣传,就会不攻自破。
谣言止于真相。从感情上讲,人们往往会把同情心给与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众,会衍生出诸多的猜测和臆想,在虚虚实实中,各种的猜测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尽管这些消息的来源不可靠,但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对于群众而言,其所起到的诱导作用可想而知。这种信息封闭,真相不明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乃至敌意。这种群众与政府部门的对立,显然并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无数的事实已证明,事件来临,正是谣言四起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把事实的真相迅速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是消弭谣言的最好“良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遮遮掩掩,不但会给工作带来被动,更会滋长谣言的产生,造成惨重的损失。
同时,谣言止于智者。作为公民或者网民,越是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越有必要保持冷静、理性。首先要对传言有一个常识性判断,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也许稍加分析,就可能发现传言的诸多漏洞;其次要有理智性判断,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冷静下来,对照各方信息仔细推敲,多动脑筋,就可能分析出其中的真假来;最后要有过程性判断,任何事件发生偶然中也许有必然,而且处理有一定过程、一定的时间,发现事件的真实是一个渐渐接近的过程,要学会整体地看待,进程式地看待,千万不要片面的听之传之,致使自己的误判经不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误传更成为笑柄,于己于人都是不应该的。当然,对于那些别有用心、故意编造和散播谣言,意图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