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沪宁动车昨在南京段抛锚3小时 上海铁路局表歉意
2008年07月18日 14:55:1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17日)上午9点57分,由上海开往南京的D406动车组在行至南京栖霞附近时突发故障抛锚,在高温中的车厢闷了将近3小时候,部分旅客中暑,部分旅客在强行跳车求救中受伤。 面对趴窝的动车,无奈的乘客等待救援扬子晚报供图 由于D406次动车组列车在栖霞山站停靠时间较长,且天气炎热,部分旅客不同程度出现身体不适状况,铁路部门迅速将其送往附近医院,经诊治无大碍,已先后离开医院。同时,上海铁路局安排后续的D472次动车组列车在栖霞山站临时停车,将受阻旅客带至南京站。 经过紧张抢修,D406次动车组列车于12点33分开出,12点51分到达南京站,晚点2小时40分。受此影响,D415次动车组列车在南京站晚点36分钟开出,其他列车运行基本正常。列车故障目前仍在调查。 由于列车长隐瞒抛锚原因,这次事故被旅客称为“铁路线上的返航事件”。不过上海铁路局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道歉。 上海铁路局:抢修迅速,原因不明,赔偿未提 事发后,上海铁路局给沪上媒体发了一份情况说明,根据上海铁路局给出的说法,“接到报告后,上海铁路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局领导迅速赶往调度中心,现场指挥”,而对于2名身体出现不适的旅客,“铁路部门迅速将其送往附近医院。”不过,此次故障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而整份说明中,铁路局只字未提对旅客的赔偿问题。 上海铁路局称,在经过了紧张有序的抢修后,该车终于在2小时40分钟后重新开出,但由于该动车组列车停靠时间太长,天气炎热,2名旅客不同程度出现身体不适状况,为此,上海铁路局安排后续的D472次动车组列车在栖霞山站临时停车,将受阻旅客带至南京站。铁路局在情况说明中提到,受此影响,D415次动车组列车在南京站晚点36分开出,其他列车运行基本正常。列车故障目前正在调查。在这份情况说明的最后,上海铁路局表示:“对因列车晚点给旅客造成不便,铁路部门深表歉意。” 【新闻现场】 抛锚3小时,部分旅客中暑 乘客李先生因中暑在输液 据扬子晚报报道网友反映,列车一共趴窝近3个小时,列车先后给出了3个解释:“有点小故障,正在全力抢修;线路问题、沪宁线全线不能使用;马上换车头。”与此同时,其他动车依然正常从边上开过,而记者从列车班次查询了解到,当天沪宁全线,只有这一趟列车抛锚,所谓“沪宁线全线不能使用”之说根本不成立。 在被困的将近3个小时中,有网友上网求救称:“目前车厢温度很高,很多人不同程度出现了中暑的现象”。据这位网友介绍,乘客认为此种情况应该使用应急锤敲碎车窗,但是从列车员到列车长再到乘警都拒绝敲碎车窗玻璃。直到乘客的反复要求之后,车门终于可以打开,不少旅客跳车求救,跳车中有部分乘客受伤。“因为事发地点比较偏僻,远离人群。根本无法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只好聚集在一起等待列车修好后上车。” 由于2个小时内迟迟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和合理解释,不少列车上的乘客非常激动,认为在这次动车组抛锚事件中,铁路方面没有设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而事发后信息不公开,导致群众情绪失控。 在乘客的一再要求下,列车方通过广播、列车员、列车长出面等先后给乘客说了3个理由:1、有点小故障,正在全力抢修。2、线路问题,沪宁线全线不能使用。3、马上换车头。但每一个理由一给出,立刻遭到了乘客质疑,因为有其他动车不时从旁边疾驰而过,而D406次动车却迟迟不动。而对于“何时能动”,“抢修进度如何”,列车方面一直是支支吾吾。 作为紧急处理,上海铁路局安排后续的D472次动车组等列车在栖霞山站临时停车,将受阻旅客带至南京站。而经紧张抢修,D406次动车组列车于12点33分更换了车头重新牵引开出,于12点51分到达南京站,晚点2小时40分。但在此期间,不少受阻乘客已经热得不行了。 【新闻思考】 动车组如何面对“下一次” 据了解,此次D406次的原因是动车本身的一个故障,而这个故障在南京到上海的行车之间已是第三次出现。铁路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故障发生半小时后就已排除,其他的不愿复述。目前故障列车D406次已歇脚南京站,何时维修及具体情况的通报,要等待上海铁路局的统筹安排。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些乘客反映,动车、城铁、地铁,这些高速交通工具层出不穷,但全程全封闭的空调车厢“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叫停”怎么办呢?而这也是相对于D406次趴窝事件的善后,大多数出行的乘客更加关心的问题是,再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尽快拿出一套完善、及时、高效的疏散应急方案措施,以保障出行者的人身安全和旅途健康和舒心,还真让人不太放心这些现代化的高速交通工具。 来源:
新闻晚报
作者:
王智宇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