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广东东莞市政府已经向16万人发放了千元红包,总额达到1.62亿元,远超预期。但红包发放仍未结束,预计届时红包发放人数会增加一倍左右,目前政府已经做好了扩大经费的拨款准备。(7月22日《新闻晨报》)
敢为全国之先,“发红包”济困助贫,体现了东莞市政府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而力排“争相哭穷”、“远超预算”的杂音阻挠,坚持让“每个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都领到千元红包”,更是体现了一任政府勇于担当、负责到底的决心所在。
虽然我也妒忌东莞的穷人朋友,也憎恶那些“争相哭穷”的丑恶嘴脸,有时甚至会埋怨自己所在的城市为何没有如此好的“福利”。但是,从内心深处而言,我仍然为那些能够领到红包的东莞穷人感到高兴,毕竟,这些钱或许真能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同样令我感到些许欣慰的是,至少已经有这么一个地方在尝试着“藏富于民”,虽然这种措施还不太成熟,还饱受争议。
作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地方,东莞市在实施“红包助贫”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譬如有人“争相哭穷”,再譬如“人数远超预算”等实际问题。面对这些情况,东莞市政府确实需要察纳民间智慧,进一步严格申请条件和程序,确保让每一个“红包”都真正发到困难户手中,把有限的“好钢”真正用到“刀刃”上。但是,如果东莞市政府仅仅因为“预算超支”就像此前有人猜测的那样“暂缓办理”,或者趁机见好收场,那就违背了“发红包”的初衷,也必将有损政府的公信和形象。
一方面是争议和压力,一方面是困难群众的呼唤和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市政府选择了“宁可多发千人,毋使一人遗漏”的政策,决定在需要的时候增加预算拨款,对东莞穷人负责到底。我觉得,这种态度至少是负责任的。政府既然决心推动一项惠民新政的实施,那就不能因噎废食,畏首畏尾,他们事先就应该清楚地知道,相对于广大经济困难的群众而言,那些“瞎哭穷”的人毕竟是少数,并且还可以通过程序审核来加以鉴别和筛选出来。即便真有个别人最终能够“浑水摸鱼”,也不能因为这少数不自觉、不知耻的人而影响到惠民政策的大计。
我一直认为,一个政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难能可贵;但更为难得的是,在坚持推行惠民新政的过程中不因少许瑕疵而因噎废食。我相信,东莞穷人一定能够在“红包增加一倍,政府也负担得起”的铿锵回复中,听出政府的决心和自信,感受到政府藏富于民、让群众共享社会主义物质成果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