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东莞首开内地先河,为低收入群体发放每人1000元补贴之际,香港积金局(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表示,特区政府提出为月入1万元或以下打工仔及自雇人士注资6000港元的款项,无论有否户口。最快将于明年3月开始发放。
东莞最初估计受惠人数是12.2万人,但目前来看最后总的财政支出可能达到原计划的3倍左右,为3.5亿元。尽管比起当地每年5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这样的支出增加是“毛毛雨”,但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我国还缺乏对公民收入的全面精细化统计,基层政府更难于操作和统计,而不少民众也存在吃大锅饭的心理;二是一些基层官员要么因身处熟人社会不愿得罪人,要么为了多为地方民众争取补贴,采取多上报人数的办法,有的地方甚至超过户籍居民总人数的62%;三是由于我国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自律精神的中产阶层尚未成型,一些城乡富裕阶层人士也堂而皇之地向政府要补贴,而他们往往在地方很有势力,基层干部轻易不敢得罪,很容易成为监管的“漏网之鱼”。
其实,无论内地还是香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都有存在,即使像香港这样人人都有强制公积金账户的地区。他们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瓶颈?一是全面系统的调查:香港总人口约700万左右,但为了此次派红包,积金局现正搜集超过500万个户口(包括235万个雇员及自雇人士)的数据,并加以核实、整合及作出中央数据配对等工作。积金局预料全港有170万人受惠。
即使如此,也难免有人浑水摸鱼,于是相关制度设计了第二道防线:严厉的事后惩罚制度。积金局提醒所有雇员,切勿以身试法,虚报资料,一旦被发现最高罚款10万元及监禁1年。为了6000元而冒罚款十几倍以及一年自由刑的危险,民众大都不会以身试法。
内地很多政策,往往注重的是“事前审核”而不注重“事后惩戒”,结果即使发现弄虚作假者,也往往只是追缴不当得利了事。违法成本太小,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乃至于“开着宝马领低保”一类的新闻在内地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看起来严密的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查,也往往流于形式。因为如果过于依赖政府机构自身的层层上报,越到上层,就越只能依赖材料,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审核和把关中,一些基层政府的信息优势某种程度上却变成了“权力优势”,它往往就是决定者、把关者和复查者;而越到下层,熟人社会的特征越明显,漏网乃至腐败的问题便容易发生。
香港积金局在收入调查上看样子是亲历亲为,不依赖下面的一级级政府机构,就有效地突破了熟人社会和腐败关系网的制约,使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变得详实又可靠。这方面,我们是否也可以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呢?如果某一级政府或部门人手有限,完全可以将调查工作委托给有公信力的专业调查公司,先由民众自行上报,然后再由专业咨询调查公司深入社区调查,再辅以严厉的法律问责措施,信息的失真度当能控制到最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