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启动仪式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激情推介宁夏“九大文化”,并现场朗诵诗歌一首,引来记者们的喝彩。
杨春光说,宁夏从3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起步,源远流长。历经北方草原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域商贸文化的交互影响沉淀,构成了璀璨的宁夏地域文化,概括起来有九大类型。
一是以回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宁夏是民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回族聚居地,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二是红色经典文化。宁夏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红军长征及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将台堡、单家集红军遗址、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六盘山长征纪念馆、1936年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下马关镇红军西征纪念园、预旺堡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等。
三是丝绸之路文化。宁夏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不仅直接影响了民族发展、文化凝聚的方式及特征,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四是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北部贺兰山脉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部六盘山巍然秀美、风景宜人。九曲黄河穿境而过,长达397公里。全国十大类旅游资源中,宁夏有八大类,大漠风光、黄河文明、湖泊湿地,共同构筑了宁夏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仅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也为宣传宁夏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是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文化。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因此,境内存有大量的珍贵文化遗存,目前已发现的文化遗存近10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馆藏文物6万余件套。如: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南磁湾恐龙化石,亦称为“中国龙化石”;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海原“菜园遗址”;人类原始造型艺术之称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贺兰山岩画。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六是边塞军旅文化。宁夏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交通枢纽。一些在历史上曾经荡气回肠的民族英雄,一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如秦朝大将蒙恬,汉朝大将卫青、霍去病,宋代大臣韩琦、范仲淹等等,都与宁夏有着不解之缘。蒙恬筑长城、修直道、设亭障,“以河为塞”,御匈奴七百余里。民族英雄岳飞“踏破贺兰山阙”的壮烈情怀。范仲淹指挥的悲壮的好水川战役,创作出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优美诗句。红军时期涌现的骑兵师长马青年和马思义等一批英雄人物,既是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又是党的事业中坚。
七是民风民俗文化。宁夏民俗文化渊远流传、底蕴深厚,民俗、民族、民间和各民族间交融的东西非常多。比如隆德的泥塑、剪纸、雕刻、刺绣、花灯、马社火,平罗的农民画,固原的皮影戏、六盘山花儿、宁夏坐唱,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和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等回族建筑,还有小吃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等等,都是宁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我们这一块地域上民族文化的根脉。
八是西夏遗存文化。西夏遗存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它是以党项族文化为中心的多民族文化,在其为隋、唐和宋前期藩将的漫长历史中,兼收并蓄隋唐宋文化的艺术成就,广泛吸纳吐蕃及西域各民族文化内容并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其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王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将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海宝塔、承天寺塔建筑遗址等等,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研究西夏遗存文化,对于了解12世纪前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九是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文化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照耀下,宁夏经济形势大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