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人民日报:稳定农业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定盘星"
2008年08月22日 08:27:3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农业连年丰收,经济平稳发展有了“定盘星” 今年,农业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粮荒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国内粮价尽管比较平稳,但肉、奶、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都有 较大涨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米袋子”、“菜篮子”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资涨价,农民经受了更大的成本压力;而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更是考验着农业和农村发展。 然而,今年的农业发展,不负众望。 ——夏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总产达到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299.5公斤。夏收油菜籽总产量1075万吨,比去年增长7.1%,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存栏明显增加,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据对20个生猪主产省份1800个规模场和1800个散养户的跟踪监测,6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10.6%,出栏同比增长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超过20%。预计上半年肉类产量3515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1340万吨,增长6.4%;奶类产量1915万吨,增长11.5%。 ——国内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6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7.2%。“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顺利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提高,蔬菜和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稳步上升。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上半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180万人。 农业发展无疑是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我国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了“定盘星”。 越是连年丰收,越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部负责人分析,目前早稻丰收在望,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如果下半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可望实现全年目标。据农业部农情调查,秋粮种植面积超过11亿亩,增加5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亿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万亩。当前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夺取全年丰收。 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坚定了我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但在连年丰收面前,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手中有粮”。近年来,我们之所以始终抓住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全局平稳发展的主动权,关键一条,就是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连续5个“一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给农民的政策是“真金白银”。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在中央支农预算资金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扶持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应当感谢农民兄弟,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奠定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的基础。然而,柴油、化肥、农膜等农资全面涨价,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民种粮效益有所下降。2004—2007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从395.5元增加到473.8元,增长19.8%;亩均净利润从196.5元下降到167.6元,下降14.7%。按目前价格测算,今年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亩均物质费用支出比上年增加近100元;雇请人工费用也由去年的30—50元/工日上涨为50—80元/工日。据悉,因种植效益下降,全年棉花播种面积比上年略减。 要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种植的利益空间,除了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落实好最低收购政策,还要抓住连年丰收的有利时机,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东北优质稻米产区,订单农业蓬勃发展,品牌大米市场不断扩大,实现粮食的优质优价,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实现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耕地规模有限,只有靠科技增产增效,而“老把式”只能望田兴叹。近年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技入户工程,让专家、技术员手把手带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今年,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国建设500个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示范方,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亩产小麦600公斤、单季稻700公斤、玉米8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马铃薯鲜重2000—3000公斤以上的目标。一个示范方就是一所家门口的农业技校,将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本领,持久、有效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我国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老旧,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因水利设施损坏报废减少的有效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完善农业投入长效机制。 这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再次提醒我们,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始终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张毅)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 毅
编辑:
尉洁婷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