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是我从乡下带来的土鸡蛋,送给您补补身体……”昨日(10)一早,武汉市第39中退体的李老师,就收到了她教师节的第一份问候。送出这份问候的,是她多年前教过的一名调皮男生。当年那个叛逆难驯的男生小章,已经35岁,早为人父了。这些年来他一直与老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李老师说,当年她没少为这个学生操心。尽管如此,这学生毕业后,却不时地往学校跑,找教过自己的老师唠唠。每年的教师节,他总不忘给老师们送出节日的问候。“这些孩子很懂得报恩。”李老师说,这些年来,不少学生与她保持着联系,其中绝大多数是曾经令她头疼的主儿。
采访中,不少中学教师与李老师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坦言,曾经令他们感到脸上无光的学生,在毕业后却一次次地温暖着他们的心。积玉桥学校的几名教师说,每逢年节,这些学生要么发短信,要么打个电话,要么回学校向老师祝贺节日。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拿到第一笔工资,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回母校,请当年的班主任吃饭。相反的,大多数当年在学校备受瞩目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后就失去联系了。
陆家街中学的刘老师说起两件事:一次她走在路上,有人喊她刘老师。但她对眼前的学生一点印象也没有,对方很激动,絮絮叨叨中说着,刘老师这才想起这名学生曾多次被她罚做清洁,是班上的“打扫专业户”。而在主动与一个事业有成的毕业生联系时,刘老师却未受到礼遇,对方语气客气而陌生,挂掉电话从此不再联系。
这是不是说,当年的“后进生”更懂得感恩?采访中,记者这样问。
记者电话联系文头提及的章先生时,章爽朗地笑了:“当年我太调皮了,老师批评我说明在乎我,是想让我好啊!”章先生回忆说,一次他闯了祸面临记过处分,李老师害怕影响学生的前途,主动写出担保书,让他没有被处分。这一年,他刚好要毕业了,那时心里就想着,以后一定要报恩。
而教师们则表示,对于这些成绩不佳的调皮学生,老师们往往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口婆心地劝导、跟孩子讲道理,每天都会“过几招”,交流多体现在情感方面。当学生懂事后,感恩之情就会在心底滋生。相比之下,“尖子生”因为学习优秀而受到关注,师生的交流多局限于学习上,情感上的沟通却不足,学生对老师更多的只是一种敬畏。这样的反思,对促进师生的交流无疑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