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张艺、华晔迪、张辛欣)“四斤包装、六两茶叶”,“一粒保健药片,披上三层外衣”、“两瓶红酒、一套皮箱礼盒”……春节期间,过度包装现象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在全社会群策群力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浪费”之际,一些过度包装的商品仍充斥市场,给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两会召开前夕,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消费者、生产厂家、销售企业以及监管规则等方面入手,遏制此类“面子上的浪费”。
“面子浪费”危害知多少?
从茶叶、酒类、化妆品之类的高档商品,到日常生活所需的鸡蛋、水果、蔬菜等,一些“礼服一穿、身价倍增”的商品充斥着节日期间的商场和超市。
“面子消费到了什么程度?一盒保健药片,豪华的外包装以及精致的小铁盒里,指甲盖大的一片药片还要用硬塑料小袋包装;一瓶红酒,在国外也就用一张牛皮纸包裹,在国内却用一只小皮箱来装……”谈到时下常见的过度包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说,“这只不过是满足面子需要,毫无实际意义。”
过分华丽的包装回收环节也造成了诸多麻烦。北京西城区一家废品收购站的刘师傅表示,这些“美丽的垃圾”几乎是最不值钱的废品,它拆起来麻烦,加工企业几乎无法直接回收,即使有的包装可以回收,但价格往往比废报纸还低。
李东东说,这些包装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最后变成垃圾,要消耗大量资源,而随后的垃圾处理,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将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害。
有统计显示,城市生活垃圾里有三分之一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
“面子消费”症结何在?
尽管过度包装危害不小,但正如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商家所言,产品的外包装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许可,而且外包装上也标明了礼盒内产品的数量,消费者购买时自己可以判断。
全国政协委员、九江市副市长卢天锡说,过度包装折射了部分人群重“面子”、轻“里子”的消费心理,错误的消费观念和社交理念是造成过度包装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利润相结合,为过度包装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卢天锡认为,过度包装的附加值较高,因此单纯从提倡简约文化的角度,难以让消费者和生产厂家停止对过度包装的追求。而目前的行业规定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无法对商品包装的监管落到实处。
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规定:包装层数3层以下,空隙率不大于60%,包装成本不超销售价20%。
然而,记者在走访北京的大型超市和商场时发现,生产和销售厂家往往采取买产品送礼盒的方式躲避监管。某茶叶店的老板对于躲避监管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如果监管部门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话,那么可以散装出售茶叶,而把包装作为商品出售,这样一来没准儿利润可以更高一些。”
而且,国家标准只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其他的行业并无标准,这也是过度包装泛滥的一个原因。
如何杜绝“面子消费”?
过度包装只是“面子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追求奢华风气的一种折射。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将给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浪费。
“人人都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污染的制造者。中国没有奢侈的传统,更没有奢侈的资本。过分华丽的包装既不环保,又增加了资源浪费,完全谈不上时尚,更谈不上有面子。”李东东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对不良的消费方式说“不”,勇于抵制污染环境行为,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建议,杜绝“面子消费”,除了从个人消费入手外,更要拿商务消费开刀。
“某种程度上说,商务消费往往是采购豪华礼品的主体,只有把商务消费控制好,‘面子消费’才有可能杜绝。”王禹民说。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表示,遏制过度包装还需从生产、流通、销售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并进行联合监管。他建议,在上述各个环节设立科学、明确的包装标准,铲除过度包装赖以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