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省级政要换届,透露出中共选拔任用执政核心骨干的哪些标准和新风向?新华社记者就此专访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
更重基层经历、百姓口碑
戴焰军(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近年来,执政党在选人用人上不断改进制度设计,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常强调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将其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其中的道理是,干部有对基层的深切体验,才能最大限度克服官僚主义和避免“拍脑袋”做决定。另外,干部选拔中更加重视群众意见,群众口碑作为用人重要依据的趋势愈加明显。
年轻化,高学历,更懂行
戴焰军:从年龄来讲,“50后”成为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中坚力量,“60后”群体崭露头角。从知识背景看,省级政要们受过系统教育,有的还有国外学习经历。他们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位拥有者为数众多,还有一些人是博士。具有这些特征的省级政要们,在面对大量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时,应该会更自信更懂行。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省级主要领导干部选拔更加重视高学历、年轻化、制度化,这为省级以下干部选拔提供了借鉴,将有利于今后中国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的地方政府“政要”有国企高管经历
戴焰军: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和山西省省长李小鹏等在任地方政府“一把手”前,均有担任大型国企高管的经历。这种现象有利于加强地方与企业联系,发挥这些高管在经济管理上的长处。比如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能源企业工作过,到地方工作后有过当副省长和常务副省长的经历,对发挥能源大省资源优势应有更多经验。
“一线”“二线”没有严格界线
戴焰军:此次省级政要换届中,曾任北京市政协主席的王安顺当选北京市市长,新当选的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也曾任吉林省政协主席。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但换个角度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协领导人转任政府领导人应该是一个正常现象。
许耀桐:过去有人说,党委和政府属于“一线”,人大和政协属于“二线”,到“二线”后就意味着准备退休了。从此次省级政要换届看,“一线”“二线”并没有严格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