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摘自《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过去五年,中国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蓝伶俐感慨万千:这6.7%的提升中,有亲历,有缩影。
“3月3日,我们景宁县新城规划已经初步制定。新城规划4.5平方公里,计划到2020年建成,将容纳3万人。”蓝伶俐说,温总理的报告中提到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让她对景宁的城镇化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目前景宁城镇化程度不高,但也有后发优势,当地的城镇化将有产业支撑,同时也不会放弃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不会千城一面。”
不仅要让农民下山,还要给他们工作
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预期将达到53.37%,如果将这个数字比作一个大圆,那么景宁就像一个小圆,正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大。
“目前景宁城镇化率在43%,这不仅比全省60%左右的数字低,也低于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52.6%的平均水平。”蓝伶俐说,畲族传统上保持着山间散居的生活习惯,几乎所有的村落都是沿着山走的,所以搞城镇化难度比较大。
“别的地方已经在建机场,进入了飞机时代,可是景宁才半只脚跨进高速时代,到今年下半年,景宁才能通高速。”景宁在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也比较落后。不过,蓝伶俐说,目前景宁已经在老城之外,规划了一个副城和一个新城,这在将来会容纳12万人左右。“我们很鼓励村民下山,初步统计,已有3.6万人愿意下山进城定居,但这需要分批进行。”
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城镇化要创造环境让人们安居乐业。蓝伶俐对此深有同感:城镇化进程不能简单让农民进城就了事,下山是第一步,还要让他们能安心住下去。安居的关键在于增加工资性收入。
“现在政府给愿意下山的农民每人一次性补贴1万元,并在农民安置小区给他们安排住房。”蓝伶俐说,“让农民下山简单,但是你还需要给他们工作,让他们生活得比在山上幸福,不然他们肯定又跑回山上去了,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有过。”
她告诉记者,目前在农民安置小区附近,县里建设了农民创业园。在把村民集中起来之后,各种服务业的需求也就自然出现了。同时创业园也能为村民带来岗位,这就意味着稳定和长期的收入。
城镇化建设不能千城一面
63.2%的城镇化率是浙江省值得骄傲的一份成绩单,城乡一体化在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之后,进入了良性循环,浙江成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其实,中共十八大就提出了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嗅觉”敏锐的浙江人很快作出了反应,2012年底,有消息传出浙江省27个中心镇有望升级为小城市。
据了解,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浙江还在中国率先开展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但步子迈得太快,会不会反而让青山绿水“被城市”了呢?
关于这一点,报告中那句“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让蓝伶俐很感慨。她说,县里在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不丢弃畲族民族文化特色这一问题上,很是伤了些脑筋。
她说,现在的考虑是除了在服饰、语言等方面注意保护之外,对有特色的古村落也进行整体保护,而不是村民下山后一拆了之。她说这一点也得到了省里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绝不会为了新而改变旧,不会千城一面。现在我们的新城还是一张白纸,但是几年之后,就将是一幅精彩的画卷。”
建议:加大农民下山的补偿力度
在全国来说,浙江6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算得上名列前茅。
蓝伶俐说,目前各级政府对低收入村民集中的村子有补偿政策,下山村民每人补偿1万。但是这对那些非集中的村子就没有这个政策。
在她看来,这笔钱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是一笔巨款了:“这是一个好政策,要让更多人下山来,希望能增加覆盖面。”
此外,景宁的生态环境优势很明显,但是村民也为此付出了经济代价。
根据调查,当地村民为保住一亩地的青山绿水,需要放弃每年120元的经济收入,而与此同时,省里的生态补偿虽然经过数次提高,也仅为每亩21元。她希望国家层面能出台政策,加大这一方面的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