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
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中小微企业发展
[代表委员热议]
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依旧承受着较大的税费压力,融资难问题虽有所缓解,但融资贵已成为新挑战,与大中型企业7%至8%的融资成本相比,小微企业10%至12%的比率实在太高了。
我们应考虑从顶层上设计更有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合理税负架构,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小微企业安置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作用不能忽视,对其税费收入理应作适当减免。同时,国家也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金融主体的活力,将民间资本引导到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中去。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黄廉熙
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反过来银行也需要良性发展的企业。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银行业除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也需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渡难关。我们不仅要加强对银行业贷款附加条件和收费乱象的监督管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更要促进银行业规范化发展,建立有效的企业帮扶机制和考核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
□放宽民间投资
[代表委员热议]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诸多改善空间: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仍不相适应,“越位”、“缺位”问题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的惠及面与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需求不相适应,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缓解。政府要以提高服务效能为出发点,把服务重点放在营造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从具体微观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在资本、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给予市场更多话语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新36条”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增强实施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抓紧在市政、能源、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落实一批具体项目,建立相应的贯彻落实督查机制等,不断增强民间投资意愿,扩大民间投资比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
要破解实体经济不赚钱,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就要认真贯彻国家提出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建议在浙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设立民间投资创新示范区,下放部分审批权,推广民间投资项目备案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发挥政府产业引导职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允许在金融、铁路、能源等领域先行突破,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同时,允许多种主体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促进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鼓励支持民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互助合作基金、互助周转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吸纳民资投入实体经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探索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财政补贴机制,解决困扰中小企业的“短贷长投”问题;集中民资力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民企转型升级
[代表委员热议]
转方式、调结构需要企业自身做好转型升级,许多中小企业的转型之路往往需要依托龙头企业的支持。
从合作发展的角度,国家应鼓励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链和技术链分工,依托已有的产业平台,在企业之间寻求合作,包括合资建企业、共同开发技术、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等,帮助小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发成本和风险,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从集群发展的角度,部分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可以进一步从“引领产业”的层面发挥带头作用,搭建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平台,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唱戏”,互动共赢的发展格局。
同时,龙头企业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孵化、培育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平台上赢得更好地发展并“反哺”龙头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态。
另一方面,政府应立足“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支持龙头企业搭建集群发展的创新平台,从税收、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以政策支持和补助。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当前,中国企业的角色正从“世界工厂”的打工者向“中国制造”的主力军转换。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大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作用,科技兴业,科技强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要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核心就是要集聚企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集聚开放,建立企业主体并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控股集团总工黄作兴
[企业家心声]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往往都是从需求展开的。这个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从用户本身的消费出发,二是通过法规、政策进行推动,比如食品安全、节能等要求,来推动某些行业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市场预期,我们企业才知道需要做什么,或研发什么,我想70%的企业都是这么想的。企业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要如何转变,则关注越多。
如环保、能源等问题,或整个大社会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立法等机构进行干预,来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具体的问题越明确,对我们企业来说前景越是明朗。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不能再是简单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而是要提升科技含量、技术水平等,以此来弥补单位小时的效率。目前来说,我们的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是有空间的,生产管理依然有潜力好挖。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亚波
[专家访谈]
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足见其重要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以粗放型为主,随着资源约束趋硬、外部环境恶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高整,逐步实现内涵式增长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浙江省在这一方面显得尤其紧迫,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面临劳动成本持续上升、科技创新不足等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副研究员叶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