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6日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国人大代表、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次,他专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长效机制的建议。
葛明华代表说,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到2015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将达95%。全国有311个县级公立医院列入基层医改试点,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然而,由于基层卫生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偏低,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无法赢得群众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162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49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308家巡回医疗点。但基层卫生服务网点卫技人员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有站无人’现象,给群众就医带来极大不便。”葛明华代表说,这主要是由于绩效考核不够科学,挫伤了骨干人员积极性。同时,不少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扎根基层。
为此,葛明华代表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快制订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保障长效机制。首先,教育部适时调整高等医学院校招生、培养计划,切实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技适用人才。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全面完善推广乡镇执业助理医师制。同时,加快研究县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制度,为基层卫生人才成长提供渠道,确保基层人员和技术的长久稳定。此外,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充分考虑医疗行业特殊性给予合理定额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提高单位可调控收入占职工总收入比例,激励员工实干、多干,吸引骨干人才扎根基层。而对于县级公立医院,政府尽快落实补偿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提升执业信心,改善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