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北方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也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聊城以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为目标,形成了以“绿色、低碳、循环、高速发展的工业与生态文明”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8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畅谈一个城市如何凝聚发展正能量,实现绿色崛起。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8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新华网 李欣 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聊城近年来在实现国富民强、守住绿水青山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市,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林峰海表示,近几年来,聊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明确提出“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等绿色发展理念。
聊城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传统工业在全市经济中仍占主体,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这样一个工业化正在发展的城市,如何使“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得以推行,林峰海说,聊城提高项目引进的“绿色门槛”,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阻在门外,而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密度和低污染、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绿灯”,目前已经拥有一批堪称循环经济典范的工业企业。
“在传统工业文明的理念下,环保指标是经济发展的约束。而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这一压力得到了消解,将有力促进科技创新,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林峰海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此,林峰海表示,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聊城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1407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5294亿元,由山东省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同时期节能减排指标由2006年全省双双第16位上升至第4位和第6位,聊城由此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为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聊城以“水”为魂,改造提升滨湖滨河景区,对水系进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持续改善水体水质。
林峰海介绍,近几年,聊城把城市建设作为支撑工业化、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途径,按照“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在具体实施中,以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为核心,努力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去年聊城20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增长了45.7%,完成了54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全面拓宽改造,方便了群众出行。聊城市茌平、东阿、高唐三个县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特色愈加凸显。”
有专家指出,聊城的发展思路着眼于破解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相伴而生的生态恶化困局,以期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循环高速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和生态化和谐共进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