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这一方案未将能源局升格为能源部,或许不完全出于经济层面考量。”谈及刚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方案》,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副主任李若愚如是猜测。
10日公布的《方案》建议,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这意味着,一度为坊间所热议的“大能源部”遭遇搁浅。
毋庸讳言,现行能源管理结构确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譬如,资源管理归国土部,市场和流通归商务部,投资与价格归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游的炼油归工信部,而炼油厂的规划却又归国家发改委。职能分散、交叉及权责脱节给争权诿责等现象埋下了隐患,舆论冀望能借改革理顺权责分工。“大能源部”构想便应运而生。
“能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能随意将其分割。”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说,现行能源管理体制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改变。
至于决策层为何倾向于重组而不是升格?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多位官员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这背后有利益的杯葛,“能源领域牵涉的利益更复杂。”他说,鉴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尚未理顺,决策层倾向于采取“稳妥调整”的方式实现“平稳过渡”。
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看来,对于能源领域改革的共识尚未完全达成,则是“大能源部”遭搁置的又一重要原因。“能源涉及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很多方面,有必要与发改委等宏观管理部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应有之义。”他说。
“升格不升格,横向看纵向看各有道理,目前大家的意见还不太一致。”这位官员透露。
事实上,国际社会对于能源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日本倾向于将其置于“大经济部”(经济产业省)框架内统一管理,美国则单独设立能源部,负责联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能源行业管理,能源相关技术研发甚至核武器的研制、生产和维护。
“坦白说,能源局升格为能源部确实能带来一些不同,但比之升格,我更关心重组后的能源局将履行什么职能。”王震说,“单纯的升格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职能的转变才是改革的关键。”
王震建言,重新组建后的国家能源局应着重于“抓两头”,即政策法规、长远规划的制定和对能源价格、市场秩序的监管,而不是奔忙于中间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甚至与企业争利。
“能源问题是很重要,但毕竟还只是行业性的问题,比之一些关键领域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收入分配改革),能源问题还不是那么突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说,“而且国家现在强调各部门的精简,而不是扩张。一个新正部级单位的出现,必须要给社会一个充分的理由。”
种种迹象表明,能源局升格之门并没有彻底封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11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上一轮改革过程当中就有同志主张成立国家能源部,我们采取了(组建能源局)这样一个办法,也是要通过这个改革看看效果如何……现在看来这步走的是对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