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委员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联组会议。图为唐英年。中新社发 廖攀 摄
3月6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委员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联组会议。图为霍震霆。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今年两会,香港前廉政专员汤显明、前警务处处长邓竟成是新面孔。他们这次获邀担任政协委员,曾被质疑是政治酬庸。对此,他们对媒体表示,政协委员责任多于虚衔,“若不做事,才是花瓶”。汤显明更指出,“若委任是荣誉,也需要自己争取,令它变成荣誉。”
实际上,不仅如汤显明这样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澳门籍委员,乃至港澳团的人大代表,都比其他代表委员,更易面对责任与荣誉的质疑。坦白地说,以往两会,确有来自港澳的政协委员,对内地缺乏了解,发言讨论时,或闭口不谈,或言不及意。当然,他们来自特区,与内地毕竟隔了一层,对内地的了解多来自二手信息,即使主观无意如此,也可能因为观点水土不服,沦为政治花瓶。
然而,随着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日益频密,这种现象或顾虑有望越来越少。一方面,港澳与内地经贸合作更紧密,港澳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显;另一方面,交流交往中衍生的问题在增多,也为来自港澳的代表委员创造建言空间。前者着眼长期发展规划,后者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后者,远有内地孕妇到香港生产挤占香港资源问题,近有内地大量购买导致香港“奶粉荒”风波。虽是涉及部分人群的日常琐事,但解决不好,容易造成两地人民的矛盾。在这些问题上,相信来自港澳的委员更有发言优势。他们深切了解港澳百姓的困扰,又站在国家最高的参政议政舞台,更容易体谅双方困境,兼顾各方利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内地也期待来自港澳的委员,以自身经验为内地发展提供借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将反腐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香港的廉政经验一直广受推崇,新科委员汤显明、邓竟成可以充分利用两会的平台,建言献策。我们常说,港澳特区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实际上,借由两种制度带来不同的经验和视角,共同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不也是“一国两制”优越性的体现吗?
因此,来自港澳的委员尽心履职,就可以粉碎花瓶质疑,成就委员荣誉。(孙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