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13年两会换届程序: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产生的?
漫画:政府改革的主角叫“职能转变”
图解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多了谁,少了谁?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2013全国两会 > 浙样解读 正文
杨卫谈新职:愿基金资助出一个诺奖科学家

  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作为一名校长,不仅是教育管理者,是教育家,还应该是学者,在某一个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还应该是一个CEO……”昨天中午,趁着“两会”的间隙,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杨卫。

  前几天,刚刚卸任浙大校长的他已经在新单位上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新名片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金色标识,很醒目。专访的话题就从教育,从6年半的浙大校长生涯开始。

  A

  校长生涯

  从清华的教书,到教育部做司长,再到浙大当校长,杨卫历经多种角色的转换,并从北京来到杭州。“来浙江大学做校长,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当校长,做了6年半多一点的时间。”

  杨卫说,“做好一个校长很不容易的,大学教育是教育链的最高端,而大学本身又是一个教育链,比如有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等。大学有自己的规律,首先是教书育人的规律,主要是如何培养人,塑造人,其次,是大学发展的规律,你在大学的前进中要享受这个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名校长,不仅应该是教育管理者,是教育家,还应该是学者,在某一个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还是一个CEO,是一个战略家(在社会期望的重要问题上,发表见解),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学校长还应该是一个政治家,应该从国家发展的高度,人类进步的角度来培育人才。”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爱”:“爱学生,爱教师,爱学校。”

  爱学生要接地气

  坐个地铁也会碰到认识我的学生

  如何爱学生?“爱学生,这个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杨卫代表说,“比如,你不能怕学生,也不能烦学生,要有各种机会和学生交流,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当然,这个不是说,你要去迁就学生。”

  “我经常去学生食堂吃饭,这个食堂是学生、教师在一块儿的,食堂很挤,有时座位也很难找,当然,这个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杨卫代表笑着说,“只有你经常去吃了,才知道菜贵不贵,口味好不好,就‘接地气’了,学生看到你也很亲切。”

  作为校长,杨卫在每年开学的时候,都要给新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始业教育”,杨卫自己讲,一般要讲两三个小时,“对于本科生,主要是介绍学校的情况,对于研究生,主要讲讲学术生态。每次讲完,还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效果不错。”

  每年,学生毕业的时候,当拿到学位证书了,杨卫校长就和学生握手、拍照。

  听说,杨校长卸任了,有许多毕业生很担心,是否还能和校长握手了。

  每年,校长要和每一位获得证书的毕业生握手,春夏两次,合计要握一万次手,握手握得肩膀上的肌肉都酸痛了。还要合影,10人一张,拍1000张照片。每年用2天时间做这个事情,即便很辛苦,杨卫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对于浙大学子而言,留在心中的记忆是美好的。

  因为经常在学生中走动,上学生食堂吃饭,给学生作报告,还握手拍照留念等等,这样,浙大学子都认识他们的校长,杨卫开玩笑,“我走到哪里都会碰到学生,他们都认识我。”

  爱教师要包容

  为他们发展提供好资源彰显其个性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地铁上,碰到了毕业于浙大的学生,他认出我来了,还马上拍照发了微博。”杨卫说,“有时在爬山的时候,我会碰到学生;我喜欢看看电影,于是,在电影院里也会碰到学生。

  “浙大的教师都很有个性,很有批评精神。”对于爱教师的话题,杨卫是这样开头的。

  “来浙大不久,有一次开座谈会,结果,很多文科教师对学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杨卫说,“我们很多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对学校的情况,有了解比较深的地方,也有不太了解的地方,信息不对称。”

  后来,杨卫开始每年都组织文科教师的座谈沟通会,一开始是人文学院(文史哲)的教师代表参加,后来,不断有老师要求参加座谈,于是便“扩编”到人文学部(还包括外语、传媒等)了。

  “更重要的是,在学术上,要历尽所能,帮助老师探索道路,为教师提供学术平台。”杨卫说,“校长不能简单看作是教师的管理者,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让教师彰显个性,共同发展。”

  说到爱学校,“就是要为浙江大学的发展而努力,与浙大干部、教师、学生同呼吸,共命运。”

  到浙江大学之前,杨卫先是在清华任教,再是在教育部工作,到了浙大之后,他对教师说,“我和浙大是很有缘分的,我父亲本科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我儿子的本科也是浙江大学毕业的。”一下子拉近了和老师的心理距离。

  B

  愿景

  我们很多学科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在,中国的教育界、科技界比较自责,能自我鞭策,说明有危机意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杨卫将话题从教育转到科技,“但同时,如果没有合理解读的话,容易给老百姓以误读,觉得教育、科技好像问题重重。其实不然,目前,我国教育科技的发展是很快的,成果在国际上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科技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可以分这么几步走:

  第一步是起步,第二步是构筑体系,第三步是追赶,比如,我国的临床医药,现在大都处于这个阶段;第四步,是在追赶中提升水平,增加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就谈不上水平;第五步,是学术间的平等对话,有了水平才能对话。

  第六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有很多的学科,现在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原创不在中国,但我国学者的研究可以使其发扬光大。比如,物理学上对铁基超导体的研究,是日本人先做的,而后中国跟进了,拥有现在若干项世界纪录,浙大也有学者在研究此事。

  第七步,是“各有千秋”的阶段,就是你有你的创新,我有我的创新。比如,纳米技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后阶段,就是引领,达到了最高阶段,“引领一个领域,一个行业。”

  C

  建言

  经费申请要公平、透明

  科学基金要做到“渊、源、远、愿”

  我国去年申请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的项目近18万项,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最后择优资助项目3.8万个,获批率在20%左右,而美国的申请获批率大概在10%。”杨卫介绍。

  申请科研经费的资助,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是一个主流了。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关注的是评审是否公平、是否透明、是否需要占用科学家的太多时间?

  科学基金,杨卫提出要做到“渊、源、远、愿”:

  所谓“渊”,就是指深深海洋,要拓探索之渊。科学基金大力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无太多约束。因此,基金的申请指南是鼓励所有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础研究。

  “源”,开创新之源。中国基础研究要把握机遇,梳理科学发展、学科延伸的脉络,深度研究新兴学科的地貌图和我国基础科学学者的配置结构,使得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出来。

  “远”是延交叉之远。科学基金要探索支持真正跨学科研究的资助模式。从跨学科科学问题的产生、研究组织方式、里程碑设定、路线图描述等方面,设计高效率的资助体系。

  “愿”是遂人才之愿,科学基金开创了国家层面专门针对人才的资助项目,今后要因材制宜,对不同年龄段的优秀科学研究人才进行支持,圆他们的梦,遂他们的愿。

  杨卫认为,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自然科学家获得了诺奖,而这个科学家的项目从来没有获得过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那么,我们将会感到很惭愧的。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两会天天报 更多>>>
【中国梦·浙江情】第十二期:人大闭幕 向着梦想前行
·【中国梦·浙江情】第十一期:大换届...
·【中国梦·浙江情】第十期:总理履新...
·【中国梦·浙江情】第九期:新起点到...
·【中国梦·浙江情】第八期:浙江代表...
·【中国梦·浙江情】第七期:留住人才...
·【中国梦·浙江情】第六期:两会上的...
·【中国梦·浙江情】第五期:支持民族...
·【中国梦·浙江情】第四期:文化中国...
前方报道 更多>>>
·人大代表陈爱莲建议将车轮纳入强制性认证...
·浙江代表俞学文谈农村新变化:野猪都走水...
·全国人大代表谈服装质量 知名品牌视顾客为...
·代表为"超标"电动车鸣不平 落后标准制约产...
·陈海啸:组建医疗意外风险基金 减少医患矛...
视频区 更多>>>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讲话
【回放】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两会新视角》第13期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65岁周小川留任央行行长 已在任十年
图片速递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