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重华人的力量
事实上,在西方拍摄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电影中,华人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当年,张纯如介入南京大屠杀研究,也跟两个华人以及她们的纪录片的相关。她在《南京大屠杀》一书的绪言中这样写道:“南京的暴行再次闯入我的生活几乎是在20年之后。听一个搞电影片的朋友说,最近有制片人完成了一部关于南京暴行的纪录片,但由于搞不到资金,无法进行宣传和发行工作。这位朋友的话重新激起了我的兴趣。不久,我就同两个纪录片制片人谈起了这个题目。”
在绪言中,她介绍说,“一位叫邵子平,是华裔美国人社会活动家,曾在纽约为联合国工作,是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联合会的上届主席,协助制作过录像带《马吉的证言》。另一位是汤美如,一位独立的电影制片人,曾与崔明慧合作了专题片《以天皇的名义》。她们像我一样,都认为应当在所幸存的受难者去世以前,把南京暴行的真相记录下来并公诸于众,直至讨回南京浩劫的赔偿。还有人要把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传给子孙后代,以免后人在被北美文化同化的过程中,忘却自己的历史遗产中的这一重要部分。”
而在《南京》这部片子摄制过程中,华人也帮了不少忙。“是我们安排摄制组见了张纯如的父母。”美国对日索赔中华同胞会荣誉会长林翠玉说,使用张纯如的材料需要经过他们的同意。
《张纯如》整部片子都是华人在操办。“为拍摄影片筹集的150万中有100万来自美国一个基金,其余50万全部来自加拿大的华人。”加拿大史维会多伦多分会副会长刘美玲说:“整个筹集过程非常辛苦,一言难尽。”
资金的充足使得加拿大史维会多伦多分会对影片有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光导演就请了两个。“我们的导演在加拿大是一流的,他们是夫妻,男的主要经验是在好莱坞排了很多戏剧,女的擅长做纪录片,他们的联合正好成就我们这部纪录电影。”
大陆移民从冷漠到认同
刘美玲说,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史维会在做的其他一些还原历史、宣传历史的工作,主要对象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不是为了反驳日本人去做,而是我们要自己去反省这段历史。”
只是,在这群海外的华人队伍中,很少看到大陆移民的身影。“10年前,成立史维会的时候,大陆的华人是非常冷漠的。”刘美玲说:“他们不太赞同我们游行、抗议的做法。他们觉得没有效果。”
对此,林翠玉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大陆新移民为了生活方面的压力。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爱国。”
但是,“后来,我们做了很多教育工作,带美国的历史老师去中国,将南京大屠杀等许多历史放进加拿大的教材。大陆移民开始逐渐认同了这些做法,认为能起到实效。”刘美玲说,慢慢地,有更多的华人团体或个人也逐渐参与进来。“要想他们全接受,非常困难,但我们已经看到曙光。”(记者刘俊熊争艳刘科蔡玉高何德功吴镭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