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不是盲目收“洋垃圾”
为避免买回一堆“洋垃圾”,哈量并购凯狮前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了解,进一步确认:作为国际工量具业的知名企业,凯狮公司的核心技术、生产研发能力及品牌价值都位于世界前列,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专门从事高端数控工具系统刀柄及刀具预调仪研发制造的企业,其产品结构正是哈量所缺少的,产量也是哈量的三倍。凯狮只是因市场定向和经营决策上失误而出现亏损,并非别的大问题,但按照本国法律不得不进入破产保护阶段。
充分的考察和论证换来了成功的并购。专业人士认为,哈量如果在国内兴建一个和凯狮同等水平、同等生产能力的企业需要投资一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且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而今他们在政府财政支持下用900多万欧元整体将其并购后,不仅拥有了凯狮的品牌、销售网络和产品开发的技术、人才队伍和国际一流水平的加工、计量装备,而且得到了一个进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实现了企业梦寐以求的国际化改造。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焦方义教授认为,跨国并购绝不能凭心血来潮赶时髦,被并购方必须具备以下几点才行:一是技术一定是先进的;二是品牌知名度高,销售网络畅通且为我所需;三是具备实际开发的潜能,即并购后我方可以掌握其核心技术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否则极易购回一堆“洋垃圾”。
参与哈量并购的有关人士普遍认为,哈量成功并购之路提供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掌握情况要足。实行跨国并购前,必须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深层次的核心资料,同时必须掌握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二、并购办事效率要高。我国企业对国际运作方式普遍不了解,往往在并购前才开始学习相关规定和运作程序,结果没来得及出手就被他国竞争对手占先。哈量组建了一支非常熟悉和了解跨国并购的国际专业团队运作并购事宜,效率极高,这成为战胜三个他国竞争对手的关键。
“跨国并购”是一种可取方式
据记者了解,哈量并购凯狮完全依照国际相关法律进行,他们聘请了国内外有较高资质和丰富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专家组成了顾问团,对凯狮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了真实的调查和评估,并购后对凯狮实施裁员和福利制度增减也都按照德国当地法律执行。
魏华亮说,对凯狮的管理,哈量采取了“本地化”的运营模式,即由德方经理全权负责生产经营工作,中方经理只负责财务监督。德方经理每周将工作报告传给哈量总部,哈量则利用网络视频形式,向凯狮管理层发布指令。另外,对凯狮采取重大举动,都严格按照当地法律要求运作,例如将凯狮由200多人减至170人,每周增加两小时工作日,就是聘请了德国知名的劳工法律师来制订方案,并最终完成了这个被当地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据有关人士介绍,最近几年,国外财团和大企业采取惯用的跨国并购手段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优良资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案例属于为了消灭在中国的同行竞争对手而采取“恶意并购”,即所谓的“斩首行动”,使中国企业失去与之竞争的能力。当前统计分析认为,国际大市场循环已经形成,并购时机经常出现,我国国企也已经具备了并购外企、走向国际化的条件。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内,一批比较强的国企具备到国外投资的可能,应该做好准备,学会运用跨国并购手段,把握时机,推进企业的改革进程。
梁训瑄认为,从现在开始,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树立应对跨国并购的意识,学会利用国际上的成熟经验,走出国门,谨慎而积极地实施海外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