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人遍天下,采访浙商是一个去到哪里都可以做的采访选题。
因着参加全国网络媒体内蒙行,加上网站领导一直强调新闻采访“异地新闻本地化”,遂有了采访内蒙浙商的计划。全国网络媒体参加的网络行操办一次实属不易,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请假的话一直说不出口。倒是内蒙新闻网的同行听说我的想法后,立即说“浙江商人在内蒙影响很大啊”,“采访内蒙的浙江商人是宣传内蒙啊”……不仅准了我的“假”,还派了个记者专程陪我,说是怕我人生地不熟采访不顺利。
来内蒙前,就与内蒙浙江商会联系采访事宜,采访有时也要依靠“组织”的力量。经由“浙商网”的同事帮忙,联系上内蒙浙江商会的秘书,电话中便十分欢迎,令我觉得有了很好的开始。到呼市后,为配合我的采访时间,约定改之又改,对方却一直说“没关系”,令我感动之余添几分内疚,也有了几分忐忑,毕竟商会的会长、副会长们都是一些大公司的老总,能配合一个小记的采访吗?担心在16日这天化为乌有,当我如约来到位于呼市中心、大天酒店的浙江商会办公地点时,又遭遇了一个更大的意外,不仅商会的秘书长、在当地德高望重的昭日克图秘书长热情相待,几位商会副会长的谦让配合,让我的采访更加深入丰富。几位商会副会长还坚持要请我吃饭,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半天的采访时间于我是仓促,对于时间是金子的商人来说却是弥笃珍贵的。
由于临时出差,未能见到浙商内蒙商会的创建人、内蒙古天神矿业公司的老总林开月,是为一憾。内蒙网络行程安排只在呼市停留三天,没能去看去听更多浙江商人在内蒙的成就和故事,此为二憾。
写到这儿是想说,在外浙商对于家乡人民的欢迎程度,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浙商们在外地的团结和互助。有浙江商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商会。有经济学家分析说,浙江当地由于资源匮乏,人口多,导致浙江人历来有到外地去谋生的传统。而前些年,国内一些地方的法制环境并不是很好,浙商受排挤受欺负,也导致浙江商人需要抱成团,依靠集体的力量闯市场。“商会让我们感觉不再是以前的小商人,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在内蒙,我也听到了这样的话语。
采访中了解到,浙江商人参加商会,在陌生的市场当中,能够比较快的熟悉市场,从而可以节省成本。此外,商会的会长以及副会长多是当地经商成功的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之下,后来者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此外,在商会的推动下,浙商也将会成为一个品牌,有利于浙江商人的长远发展。”
在我的家乡浙江义乌,在我的少年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就看到和听说许多周边的人们“搭帮结伙”走南闯北的故事。无论是义乌人还是温州人,都以“挑担走四方”闻名,他们靠石刻、竹编、箍桶、裁缝、弹棉花等百工手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周游各地,那时,北方人习惯叫他们“南方客”。 “南方客”靠肩扛手提,闯出了天下人想象不到的“名堂”。“南方客”变成了“浙商”。“南方客”的本事变成了“浙商精神”。400多万浙江人就此遍布全国,各地遍布温州村、义乌城、浙江街。目前,国内省级的浙江商会有20多个,而地市的浙江商会更是达到了100多个。而在海外,浙江商会、温州同乡会等机构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浙商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商帮,这归功于浙江商人的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但我想,“团结的力量”也是浙商做大做强不可或缺的因素。
末了说个花絮,在呼市中心的温州步行街,是温州商人在多年前开发的一条多种业态的商业街,温州步行街附近、内蒙古医大附二医院旁边还着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温商小区”,说它“独一无二”,一是因为这个小区名称目前在全国尚未被复制,二是据说这里曾经一度是呼市浙商的聚居地。这个有着18幢多层住宅的小区门面很不起眼、甚至破旧。从某个角度上也说明着浙商一贯低调和谦和的风格。
温商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