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几年的时候是亏损的,我自己还赔光过。”
应该说,私募基金和公开发行的投资基金相比,不存在公开报表、公布持股比例等约束性的规定,私募基金的经理完全可以依照个人的投资风格去进行投资组合,操作空间更灵活,手法更丰富,在不少时候也的确能给客户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大多数私募基金毕竟还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果贸然参与,投资者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打开网站,会发现形形色色的私募基金广告,有的承诺保底,或者以高额的回报吸引普通投资人,这样的私募基金存在巨大的诚信和资产管理能力的风险,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以私募基金的名义进行诈骗的“假私募”的现象,记者随机拨通了几家网上夸张宣传的私募基金的电话。
“肯定保证你赚钱啦,过几天就告诉你一只股票,保证涨,先给你一点甜头吃,我们都是有内幕消息的,你把你的资金帐号和密码告诉我们,我们来替你操作。”
在各种方式中,最普遍的就是这种委托理财的方式,投资人告诉对方资金帐号和密码,由于对方并不知道银行密码,赚了钱给不给对方,似乎主动权在投资人,但是其中蕴含着普通人不知道的巨大风险,那么,投资于这些地下私募,到底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呢,为此,记者找到了《证券基金法》的首任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教授。
《证券基金法》的首任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两个风险,一个是法律层面的风险,我国基金发行的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而这样的私募基金没有合法的投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出现了纠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除了法律风险,王连洲还特别提到了地下私募存在的道德风险,在没有任何监管机构的情况下,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地下私募也存在侵害投资者的利益的可能。
王连洲:“它掌管很多帐户,拿这些钱反复进出,券商那边可以给他好处,另外,他这边出货把你的钱拿去接庄,这也不是没有的,前几年,银广夏,亿安科技,不就是这样吗,那些私募全都灰飞烟灭了,还有跳楼的。”
尽管地下私募里,也有一部份力求规范发展的私募基金,在公司管理,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只有在法律允许和保护的条件下,投资人权益才可能真正的得到保障,因此,王连洲教授对投资人做出了建议。
半小时观察
私募基金曾经以凶悍的操作手法在二级市场翻江倒海,一度名声不佳。但随着证券市场逐渐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几度沉浮和改良之后,开始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人们发现,在二级市场运作上,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和决策模式,这也决定了私募基金成为一只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保证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看到,让私募基金合法化,不仅能更好的保护投资人的权益,也能更有效的调动它所聚集的庞大社会资源,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中国经济有利无害。
目前,私募基金阳光化的主要途径是和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信托产品。但相对于私募基金庞大的数量和资金量,这条道路显然还是显得有些狭窄,更多的私募基金还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状态,从筹资到运作再到分红,还在采用一种非公开的民间合作方式,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这中间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如何彻底地把私募基金纳入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这道难题现在正等着监管部门用高超的智慧来破解。(主编:张凯华;记者:付豫;摄像:樊金峰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