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农村家庭子女升学宴请亲朋:宴席成募集学费手段
2007年09月07日 07:15:2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老王请客记:礼钱最后都要还 8月10日,老王和妻子上午9点就在餐馆里忙乎着,等候客人。 餐馆前面两幅约1米宽、1.5米高的喜报,“祝贺王浩同学金榜题名”、“湖北警官学院,荆楚卫士摇篮”映入眼帘,前面的是酒店赠送的,后面的是老王自己找人做的。 老王的小儿子王浩今年考上了湖北警官学院,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男孩子,这让一家人喜不自禁,但看着录取通知书上那总计1.5万多元的各种费用,老王傻眼了。 老王是湖北省麻城市中一镇乡镇机关里的一名小职员,全家靠他每年1.3万多元的固定工资生活,女儿正在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三,第一年7000多元的开学费用也是靠请客收的礼金凑齐的,现在家里已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款。今年开学,两个孩子的学杂费总共有两万多元,再加上一年七八千元的生活费,老王愁得睡不着觉。 “借点,贷点,再就是升学宴上收礼钱凑点,看能不能过关。”老王无奈地说。自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他和妻子就在筹备升学宴的事,定日子,送请帖,统计客人数目,订酒席,夫妻俩希望这次能多收点礼钱,为孩子凑点学费,其余的靠贷款解决。 碰巧的是,今年老王单位里一位领导的孩子8月16日也要办升学宴,出于考虑,老王将日子定在8月10日,抢在领导前面请。 “领导请客的档次肯定要比我们高,他要在前面请了,就相当于立下了标准,请客的规模和礼金多多少少都要参考一下,这让自己和同事都会为难和尴尬。”老王还提到,今年物价上涨,成本高了很多,同样的一桌酒席比去年涨了近100元,他和妻子估计宴席礼钱最多能收两三千元,学费还差一大截。 请客前一天,老王一天没出门,不停地给客人打电话,确认客人人数,预计客人有100多人,有15桌,亲朋好友、同事,能来的都请了。 11点左右,客人陆续到了。客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找女主人,单独将包好的礼金交到她手里。 在饭桌上,坐在一起的几个亲戚悄声打听着彼此送的礼钱。打听了一圈,王浩的婶婶脸色突变,她和丈夫对视了一下递了个眼神便埋头不语,在饭桌上这对夫妻吃得无声无息,还没吃完就迅速下了桌子。 王浩的叔叔在乡下务农,这次靠卖猪凑了220元钱,以为送了个“重礼”,哪知道饭桌上一比,还是他家送的最少。 2004年王浩的姐姐考大学,叔叔靠卖棉花送了150元,那次别的亲戚都送了200元到500元,今年特意加了些,但还是最少的。 “没办法,只有这么多了。”王浩的叔叔说。 “这学校出来找工作比较容易,我两个孩子没念什么书,将来还要沾他的光呢,多送点礼钱我们心甘情愿。”王浩的二姨说,她家这次送的礼是最重的,在饭桌上,她的话语最多,时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宴席过后回到家,老王和妻子就开始扑在桌上“做算术”了,姑妈家300、小妹家500、表弟家200……老王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这些礼钱今后还要还。除去请客的成本,净收5000多元,比预期的多,学杂费刚好凑了个零头,老王已经很满足了,这5000多元相当于他半年的收入。 老王当天很走运。散席半个小时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一方面担心远处的客人会淋到雨,另一方面庆幸这场雨没有提前到来,否则就有一部分客人会推辞不来,那么礼金就会少收很多。 8月11日,老王马上就还了一份人情债,同村的王绪明儿子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也办升学宴。 他家请客王绪明也来了,还送了200元,老王回礼就多加了60元。 “礼钱最后都要还,负担也不小,其实长远来看并不划算,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短时间内能凑到一笔钱。”老王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甘晓帆 李润文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