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总部遥控
摆在谷歌中国团队面前的,是凶悍而又聪明的本土对手。谷歌团队从0开始,在北京、上海、台北三地都建立了研究院,研发队伍达到100多人。然而,有分析指出,两年来,谷歌的市场份额还是从2005年的33%下跌到21%左右。
搜索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昔日,上网冲浪的用户流连于门户网站的丰富内容,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他们无法驾驭海量的信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寻找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小小的搜索框却改变了一切,它仿佛是一只洞穿千里的慧眼,把相关信息准确找来。这份精准和迅捷,让它成为互联网缺之不可的服务。随着人气的汇聚,搜索引擎的高额流量就可以转化为广告收入。
谷歌与百度至少要在两方面对决:一是搜索质量;二是盈利模式。
精搜公司高级分析师饶展分析说:搜索是百度和谷歌的主业。谷歌是做英文搜索出身,但中国网民关注的是中文信息。英文搜索和中文搜索的差距并非修修补补就能完成,比如,人们搜《神话》的主题曲,结果应该是《无尽的爱》。但这两者的关联需要人工完成,而不是靠技术全自动完成,这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谷歌毕竟是全球性的公司,对中文的理解或者说投入在中文搜索方面的资源不足。所以,多年来,百度抢占了先机。
另一方面,从盈利模式来看,两者都采用竞价排名模式。简单说,用户输入“西瓜”,搜索结果里会有西瓜的介绍,更多的是西瓜销售商的网页。这显然是销售商付费购买的。但谷歌与百度的区别在于,谷歌沿用了美国模式,在自己的网站上设计好电子表单,让广告主自行购买,然后用信用卡付款。百度则寻找代理商,让他们去说服、教育广告主来投放。据饶展分析,中国有很多小企业连电脑都玩不转,谁会“先知先觉”找谷歌呢?于是,百度抢先一步,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广告代理体系,拉到了客户。等谷歌的“美国大脑”意识到中国国情差异,重新招募代理,做渠道时,已经晚了。
无怪乎,两年来谷歌遭受的一直是“不熟悉国情”、“不懂中文”、“反应迟缓”等指责。除此之外,谷歌没法放下明星身段,去做颇受中国人欢迎、但唱片商反对的MP3搜索。在中国的特殊市场环境下,总部的遥控和施压让谷歌步履维艰。去年12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周韶宁、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双双离职。
被迫“曲线救国”
灵活自如的百度没有总部的控制,可以仔细寻找商机,一有发现,就大举进攻。百度顺利开发出号称“WEB2.0四大金刚”的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和百度空间。百度公司高层告诉记者:“现在百度网站的一半流量已经来自非搜索产品。”
百度清楚地感到,搜索虽然可以吸纳人气,但人们找到搜索结果之后,很快就转到目标页面,离开了百度。于是,百度CEO李彦宏天才地想到:“搜索不一定是人寻找信息,可以是互动搜索,让人与人相互支持。”网民内部有人问,有人答,社区就形成了,人气就汇聚了,这就是百度知道、贴吧和百科得以运转的原因。事实证明,百度成功通过这些社区类产品,把用户牢牢“粘”在自己的网页上。
谷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夺取中国搜索市场,谷歌用心良苦,投入了资本、人才,照样开发出类似产品。不过,在新产品研发完成后,谷歌却将新产品的浏览量、冠名权拱手让给天涯社区:而且用户登录“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所使用的也不是谷歌的用户身份。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谷歌进入中国,希望自己专注于把核心业务做好,而在不擅长的地方,希望通过与优秀的本地伙伴合作,从而迅速扩展服务范围及市场份额。”他坦言:“互联网的技术是相通的,但具体应用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却是不一样的,谷歌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多精力自己去完成这些。我们的长处在搜索,在其他方面则是希望与更加擅长的伙伴合作,从而进入新的领域。如果太贪心,做很多不擅长的事,忽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好的结果。”
看似充分的理由,依然难以解释这场商业上的牵手。业内人士对此却另有评价。“这两项业务明显是谷歌模仿百度而设计的,但是,为什么谷歌替他人做嫁衣?有两个可能性。比较大的可能性是:谷歌的中国团队看好这块业务,但却不能左右总部的全球决策,也没有权限进行大的产品改进。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变通方式‘曲线救国’,先推进这块业务,等到有一定的成果,再向总部汇报。而比较小的可能性是天涯看中了百度的两个业务,它采用了谷歌的技术,两者进行了合作。”精搜公司高级分析师饶展说。
如果谷歌果真是迫于总部压力而想方设法“曲线救国”,那么可以想象,谷歌本土团队承受了多少重担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