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十七大报告指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向
2007年10月20日 21:41: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十七大报告在阐明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任务时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报告对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了原则性规定,虽然没有具体细节,但指明了我国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方向和根本原则,将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政策体系,而且,它们的调控都集中于社会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的流转与运行。由于调控对象的一致性,两大政策体系在资金方面客观上存在着‘犬牙交错’、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之间应当协调配合,当属天经地义。”李扬说。 今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这一有助于回笼货币的措施被视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举”。 李扬说,国家之所以强化两种政策工具综合运用,与现在我国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有关。 当前我国面临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的双重挑战。今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顺差达到185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775亿美元。按此进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有望首次突破两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也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不断上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4.1%,其中8月和9月的上涨幅度分别达到6.5%和6.2%,为近10年来最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18日在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趋势尚未缓解。 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局面,单靠货币政策已经难以稳定通胀预期,一个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 为配合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从1998年为解决国内总需求不足转向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3年为预防出现通胀又逐步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近年来,我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配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 与此同时,2003年初,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苗头和影响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我国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也进一步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未来走向引人关注。党的十七大代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财政部门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改革,下一步重点就是综合运用支出、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相协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而十七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也公开表示,下一步将综合运用包括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加大货币政策力度。 今年10月13日,我国宣布今年内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官方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今,我国已经累积1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7个百分点。此外,从2004年至今,我国还7次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共1.89个百分点,8次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共1.98个百分点。 “各国实践均告诉我们:由于一种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项政策目标,要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经常不相容的宏观调控目标,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政策工具。”李扬说。 他表示,各个宏观部门下一步重点应该考虑怎样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并应建立正式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只有认识到协调的必要性并主动采取配合措施,宏观调控的效力才会增强;相反,宏观调控的效力就可能打折扣。”他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韩洁 张旭东
编辑:
侯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