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长三甲火箭总指挥:“嫦娥”原计划今年4月奔月
2007年10月22日 11:26: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日,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今年43岁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总指挥岑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岑拯是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的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毫的继任。岑拯在午休时间接受记者采访,但是说到火箭,他精神一下来了,与记者畅谈嫦娥探月。岑拯透露,“嫦娥”本定今年4月奔月,但因技术原因多在人间呆了半年时间。 ●这种方式更人性化一些,而且大家心理上负担轻一些,这项工作还是有风险的,发射台的风险比较高。 ●主要是卫星的举一反三工作没有做完,所以就把上半年的发射移到了下半年。 火箭发射时心都发颤 记者:听说您是最年轻的指挥长? 岑拯:应该不是吧,只是在我们这个集团里可能算得上。 记者:这次的火箭相对以往有何改进? 岑拯:长三甲是从1994年开始发射,2000年开始增加冗余,2003年又进行箭上控制系统的修改,应该说可靠性在不断增长,增加冗余是为了双保险。当然因为用的次数多了,我们发现的问题也不少,每次的测试都发现了一些小的毛病,小的毛病主要是表现在设计上,可能有一些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因为火箭工作环境很恶劣,不像我们在地面上,就像电视机放在家里面,火箭要穿越大气层,而且要经过高低温环境,另外在火箭飞的时候震动比较大,这些在地面上要做到充分试验,让设备都能够适应这个环境,考核通过。此外,改进之后,现在的长三甲用的是三个CPU。 记者:地面试验是不是要模拟火箭穿越大气层的温度? 岑拯:对。不仅仅是温度还有防震。比如说高低温模拟试验,我们要将设备放在高低温箱里面进行相关的一些试验,让它通过。检其防震,还要放上震动台,做一些震动,还有像噪声这种实验,我们都有做。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噪声比较大,比飞机的噪声还大,一般听到,心都发颤,要走很远。 记者:耳朵能听得到? 岑拯:当然,我们离得很远。上面说的是最基本的试验,还有一些其他的试验项目也要通过的。像极限实验,就是充电看看设备电压高低极限能否承受。火箭的运载能力当年是2200公斤,现在到了2600公斤,这是挖掘它的潜力的结果。运载能力大了可以给卫星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余量,让它的工作寿命提高,或者可以发射更重的东西。 我们来一百多号人,各自要管一摊,测自己的仪器设备。目前,我们新研究的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设备,测试距离起码是2公里以上,现在是2.5公里以上。原来测试距离大概也就是300米左右,现在是变成2.5公里,为了安全起见,测试楼已经从山的北边挪到西边来了,这样离火箭起飞的距离就远了。远距离测试发射,中间通过光缆连接。 在2.5公里外遥控火箭发射 记者:光纤跟火箭连接是吗? 岑拯:不是,是两套设备之间用光纤连接。简单来讲,还有一套设备在离火箭150米内,即在发射塔底下,它和距火箭2.5公里的远程遥控中心是用光缆连接的。火箭没发射时,前端设备平常测试时是有人看的,离火箭发射一个小时人都撤到后端设备,这是安全起见。这次发射“嫦娥”是第三次采用这种方法,前两次我们都用过,效果非常好。这种方式更人性化一些,而且大家心理上负担轻一些,这项工作还是有风险的,发射台的风险比较高。从1996年10月以来,我们发射火箭的表现还可以,60次连续成功。 记者:这是第61次? 岑拯:对。这些成功是连续的,中间没有中断,1996年以来质量控制方面做得比较好,人的意识也上来了。 记者:怎么又有人说是100次成功呢? 岑拯:这是因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断断续续发射了逾百次,其间绝大多数是成功,也有失败的。国外有时候统计,看你的成功率,是看从何时开始你一直成功,没断过,1996年以后质量意识包括生产过程控制都不错,所以到现在为止连续发射成功。而从1970年以来,咱们的发射上百次,这次发射“嫦娥”就是长征火箭的第103次。 记者:据说每年有两个发射时间,一个是4月份,一个是10月份,原定4月份发射,但是什么原因推迟到现在? 岑拯:主要是卫星的举一反三工作没有做完,所以就把上半年的发射移到了下半年。本次发射的长三甲火箭编号是Y114,而在此之前编号为115号的火箭已发射升空。为何编在前面的火箭后发,就是因为“嫦娥”原本计划4月奔月的,编号Y114长征三号甲火箭是为“嫦娥一号”准备的,但是由于卫星的举一反三工作没有做完,之前发射的卫星有出现问题的,出现问题之后,举一反三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推迟到10月份发射。虽然推迟发射,但为“嫦娥”而做的火箭依然在仓库里等待“嫦娥”。 记者:那火箭放这么长时间没问题吗? 岑拯:没问题,火箭现在都批量化生产了,不是为卫星特做的,除非特别特别需要,一般都不用换,火箭放个半年一年再发射都是没问题的。我们最长的一火箭放了7年。 记者:放了半年火箭还能用吗? 岑拯:没有问题啊,就是放上一年都没有问题,我们最长放了7年都照常发射,还成功了。2004年发射的“亚太六号”卫星,本来应该在7年前发射,由于种种原因推迟了7年,那枚火箭在厂房里整整躺了7年,结果还是成功发射。我们的火箭是批量生产的,但是由于卫星的型号不一样,必须量身定做,比如气缆电缆,卫星支等都是为卫星特做的,如果不是特别原因都不更换。这次发射就整个挪掉了一些用不着的设备。 世界瞩目,不能丢脸 记者:这次探月,国内外媒体都很关注,你们心理压力大吗? 岑拯:肯定的。大家都在盯着你干,做不好也不好办。常常有人打电话问我你们那个怎么样啦?心理上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假如你封闭在一个环境里头,做你的,没有外界的干扰,你也得不到外界的一些反馈信息的话,我估计一般心理上不会有反应。我们之前也跟现场工作人员都讲了,这次中国向外发布了探索工程,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而且日本也抢在我们前头,印度也在追赶。俄罗斯、美国、欧盟,他们早就做过这种探索的工作,都看着中国人做这个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一丝不苟,按流程,按照质量规定,把工作做完,做彻底,履行主要职责。工作人员知道还有直播,所以有关注也是给我们提个醒,就是世界瞩目的事情,不能丢脸,不能抹黑。我们要用最好的成绩,向公众交个满意的答卷。尤其是火箭,它是第一步,只要这一步走好了,后面的卫星就有表演的机会,否则,后面什么表演都没有。我们也决心成功发射,准时发射,准确入轨。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编辑:
应豪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