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嫦娥一号”按预定轨道运行 状态一切正常
2007年10月26日 07:49: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嫦娥一号卫星(以下简称“嫦娥”)25日下午成功实施首次变轨,当日晚7时许投入工作状态。此前,我国上海佘山、北京密云、云南昆明和乌鲁木齐南山四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已在25日凌晨相继跟踪到“嫦娥”信号,信号很强且稳定,说明“嫦娥”按预报轨道运行,状态一切正常。 为以后的变轨奠定基础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发出变轨(改变轨道)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的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所携部分仪器开始工作 尽管“嫦娥”要经过10多天的飞行才能进入工作轨道,但其携带的部分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已于25日晚7时许投入工作状态。记者在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地面应用系统看到,工作人员发出指令,“嫦娥”携带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工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将可以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4万公里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状况。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在空间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具有重要价值。据新华社 奔月 14亿元其实很值得 搞探月工程到底值不值?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日前说,绕月探测工程从研制到建设,花费了14亿元,不是“天价”。14亿元大概是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但我们修了38万公里从中国到月球的“路”,是一条真正的“天路”。 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也给人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探月工程一期的总经费是14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在北京建两公里地铁的经费,并且这14亿元要分三四年使用,每年最多4亿元。“我们国家的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多万亿元,每年承担(探月工程所需的)4亿元,应当说,这笔费用我们出得起。”欧阳自远说。 栾恩杰说,更何况探月有着太大的意义,“它(这个工程)就是火车头,拉动作用太强了。首先,对运载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呼唤提高运载能力,这个任务一下就变得迫切了。”探月拉动的不仅是航天事业进一步的发展,还将带动科学的发展。有了这次探月,我国的空间化学、空间生物科学、空间环境学、空间天文学等都会相应地起步。据上海证券报 “嫦娥”升空 全球华人都爽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顺利升空,香港特区为之欢欣鼓舞。25日出版的香港各大报刊均在显著位置大篇幅报道“嫦娥”奔月的过程,并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天技术飞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让全球中华儿女充满了自豪感。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说,“嫦娥”奔月是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志性工程。《大公报》社评说,“嫦娥”成功奔月,既是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一次重大体现,更是中国人世代梦想的实现。《明报》社评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在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生命科学与材料学的一次飞跃。 25日的澳门报纸充满了喜庆色彩,《嫦娥成功奔月》《中国人来了》《嫦娥飞天探月梦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等大字号标题占据着报纸的重要版面。中华民族的首次探月之旅,引起了澳门各界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大众报》头版全部是有关嫦娥一号的图文。《澳门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一喜讯,并刊登了发射过程模拟图。该报还报道说,有澳门科学家参与嫦娥一号的工作,令澳门居民十分自豪。《正报》《华侨报》《市民日报》《现代澳门日报》等也都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嫦娥一号’于昨日18时05分04秒发射,在往东南方飞越台湾南部上空后,于18时36分成功进入超地球同步轨道并展开太阳能板,写下中国人首次进入深空历史纪录……”这是“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后,我国台湾《中国时报》25日作出的报道。该报的新闻分析指出,大陆方面在太空领域的发展非常刻苦和认真,发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是启动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对认识太空物理现象对地球和月球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科学和工程意义。台湾《联合报》的相关报道指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为大陆整个月球计划揭开序幕。台湾“中央社”及岛内多家电视台也纷纷对“嫦娥一号”的发射进行了跟踪报道。新华社发 科普知识 什么叫变轨? 所谓变轨,就是改变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显然,变轨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技术,对卫星轨道的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以及遥控技术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嫦娥”首次变轨之所以选在远地点,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而且只有在远地点变轨才能抬高近地点的轨道高度。据新华社 如何将月球探测信息传回地球?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升空后,有关月球的信息如何传回地球?据绕月工程测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李海涛介绍,月球探测信息被探测器获取后,转换成宜于向地面传输的数字信息,然后将数字信息调制到宜于远距离传输的发射频率传送至地面接收站,并通过解调,还原成数字化的探测信息。“简单说来,这个过程就好像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并在计算机上察看拍摄照片的过程一样。”李海涛说,用数码相机拍照相当于信息获取,用接口转换线将照片传送到计算机相当于将信息传输到地面,计算机相当于地面接收站。据新华社 技术保障 测控经受住了欧洲检验 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日前表示,工程测控系统不仅经过了对我国探测一号卫星进行的实测检验,而且经受住了对欧空局“SMART-1”月球探测器实际跟踪的检验。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器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运行于环月轨道上的航天器,而且几个月后将坠落月面,机会非常难得。董光亮说:“通过与欧空局的多次协商,我们不但获得了使用许可,而且还得到了对方提供的比对数据。探测系统圆满完成了对这枚航天器的跟踪探测,这相当于在正式任务之前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为完成好绕月探测工程的首次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董光亮说。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游太空中国人也有份儿了 我国已有6男1女报名均为企业家每人需付20万美元 最快在2009年上半年,就可能会有中国人参加诱人的太空游。记者24日从“胡润百富”总裁胡润处了解到,“胡润百富”取得“维珍银河”太空游大中华区独家代理权后,已有6男1女报名参加“维珍银河”的太空游计划,他们中将有两人成为最终的幸运儿。据透露,用来承担飞行任务的“太空船二号”目前正在美国加州制造中,今年岁末有望出厂。每位参加“太空游”的游客的费用大约为20万美元。 记者从“维珍银河”官方网站了解到,所有维珍的太空船都将在其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起飞,该“太空港”还将承担宇航员训练、游客培训等多种功能。该“太空港”已于上月开工,但由于未必能赶在2009年建成,所以未来第一艘承担“太空游”的飞船还是要在加州的另一训练基地起飞。 “维珍银河”太空游的整个航程长约3个半小时,其中有半小时航程在太空中完成。胡润表示,本次太空游对旅客的身体要求不太高,但“维珍银河”仍将对报名者在美国加州进行3天的培训,临上机前,游客必须接受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不合格者最终不能上太空。胡润透露,中国的7位报名者都是企业家,其中3人来自浙江。中新 “嫦一”商标少了200万不卖 “祝贺:中华嫦一探月期待:嫦一商标出嫁”。24日,一条红色的条幅拉在了西昌金英旅行社门前。来自山东德州市的杨佳霖是“嫦一”商标的持有者,他打算借助“嫦娥一号”的发射,为他“至少价值200万元”的“嫦一”商标寻找买家。 杨佳霖的“嫦一”商标注册证原件显示,“嫦一”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的范围是第3类:口红、皮肤增白霜、化妆品、洗面奶等。据重庆晨报 载人登月?暂时没得计划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成功发射。在标志中国航天开始走向深空的同时,也激起国内外更多的关注和遐想。 针对中国对月探测下一步战略的种种猜想,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载人登月工程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中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 诸多权威专家也普遍表示,载人登月工程的实施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科学需要、工程投入等,从目前看,时机“尚不成熟”。“载人登月工程难度大、风险高、投资高,绝对不是光凭主观热情或加快步伐就能轻易开展的。”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从科技能力的角度看,中国离载人登月之路仍有很长的距离。掌握足够的运载技术是人类走进深空及实施载人登月的基本条件,但在这方面,我国现有运载能力尚难以满足。目前我国正加紧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可大幅度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但专家表示,一方面,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需要数年以后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即使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仍不具备将航天员送往月球的能力,或者说只能为航天员提供载人登月的“单程票”,能去而不能返。 运载能力的短缺仅仅是一个方面。“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编辑:
应豪
|
404 Not Found |